是地铁,还是轻轨?不用再猜测了,厦门的轨道交通已经明确名字,为“地铁”。
厦门,即将开建地铁城。
3问
为什么不叫轻轨叫地铁?
市轨道办副主任刘建说,根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6条线路,总长约246公里。“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建设强度,到2020年,厦门将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长约75公里,形成放射状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刘建说。
厦门的轨道交通已经明确名字,为“地铁”。
轨道交通,分地铁和轻轨两种。地铁和轻轨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所选用列车的规格。
按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选用C型列车的称为轻轨,采用2~4节编组列车。
刘建透露,1、2、3号线采用地铁,B型车6辆编组。所谓“B型车6辆编组”,也就是采用B型车,6辆一个编组。B型列车,载客量在230—245人,车辆高度在3.6-3.8米,车内净高2.10-2.15米。这样的高度,即便个子高的人,在车厢内也不会觉得太压抑。国内许多城市的地铁,都采用B型车。
最高运行时速是多少?
刘建透露,厦门1、2、3号线地铁的最高运行时速为80公里。
1号线一期工程自中山路西站至厦门火车站北站,线路长约31.5公里。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主要经过中山路旧城区、厦门火车站片区、集美新城、厦门北站片区,将连接岛内厦门中山路商圈、火车站商圈、莲坂商圈、城市广场商圈,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岛外新城和北站商圈。
2号线一期工程自五缘湾站至海沧芦坑站,线路长约25.2公里。本岛及过海段为地下线敷设。东西骨架线,构建本岛与海沧区快速跨海连接通道,主要经过五缘湾、观音山片区、江头片区、筼筜湖北片区和海沧新城。
3号线一期工程自厦门大学站至五缘湾站,线路长约18.6公里。
刘建强调,具体线位和站点布置,应以国家对每条线路“可研”报告的批复为准。
3条地铁是否同时建?
等啊等,厦门地铁啥时能开工?
“轨道交通开工,需要经过国家批准。”刘建说,目前,厦门轨道1号线“可研”报告已进入国家审批阶段,今年7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还委托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的14位轨道交通专家,对“可研”报告进行评估论证。专家组实地踏勘后,从客流吸引、建设方案、施工难点等方面把关,提供了优化方案。“经国家审批并完成其他前期工作后,1号线即可开工建设。”刘建说,在“可研”报告报批的同时,我们也同步开展勘察、设计及其他开工前准备工作,为国家批准后尽快开工创造条件。
那么,3条地铁是同时开工建设吗?刘建说,1、2、3号线按时序建设。
目前,BRT有链接线,方便站点附近的居民乘车。未来地铁是否也会借鉴这种做法?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建多表示,今后在建设轨道交通时,也会考虑乘客的接驳换乘需求。(记者 詹文 见习记者 陈思亲 叶允平 吴晓平)
相关新闻
“可研”报告获批 轨道交通就动工
  厦门市轨道办副主任刘建透露,正在同步开展勘察设计等准备工作
据海西晨报报道,“目前厦门轨道1号线‘可研’报告已进入国家审批阶段,经国家审批并完成其他前期工作后,即可开工建设。”厦门市轨道办副主任刘建昨日说,在“可研”报告报批的同时,厦门也正在同步开展勘察、设计及其他开工前准备工作,为国家批准后尽快开工创造条件。
今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6条线路,总长约246公里。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建设强度,到2020年,将建成1、2、3号线一期工程,长约75公里,形成放射状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
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自中山路西站至厦门火车站北站,线路长约31.5公里;2号线一期工程自五缘湾站至海沧卢坑站,线路长约25.2公里;3号线一期工程自厦门大学站至五缘湾站,线路长约18.6公里。1、2、3号线将按时序建设,采用地铁,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刘建说,在建设轨道交通时,将会考虑乘客的接驳换乘的需求。
在上报国家审批建设规划的同时,厦门同步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前期工作,委托了国内著名设计单位中国地铁咨询公司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并完成了客流预测、工程难点、交通组织、环境影响、地震评估等10多个配套专题研究。
今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可研”报告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进入国家审批阶段。目前项目环评等相关审批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最后须国家发改委批准通过,并完成相关前期工作后即可开工建设。
昨日的访谈中,有很多厦门市民非常关心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和具体站点。刘建说,广大市民群众可通过访问厦门轨道交通网站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不过,具体线位及站点位置要以国家批复为准。
相关阅读
公交电子站牌厦门还得再等等
上海、杭州等国内一些城市设置了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车开到哪里乘客一目了然,厦门也会有吗?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建多昨日说,厦门实施智能化电子站牌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可能还得再等等。
据介绍,厦门公交场站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着手开展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建设的前期工作。但是,厦门实施智能化电子站牌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制约智能化电子站牌运营使用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用电问题。传统的公交站牌采用路灯用电,只有到晚上才供电。要解决电子站牌的全天用电问题,需重新铺设电缆线,从而使电子站牌建设协调难度加大,工程量和资金投入相当大,建设期限长。二是资金问题。建设智能化电子站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后续维护费用大等,需要财政资金支持。(记者 吴斯婷)
1-2条主干道试点高峰公交专用道
昨天的厦门市政府网专访,市交通运输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轨道办领导也回答了市民关心的关于公交出行的热点问题。
1-2条主干道试点高峰公交专用道
尽管一直在说,公交路权优先。不过,因为厦门岛内的道路资源有限,机动车又越来越多,致使公交车的运行速度慢。数据显示,在高峰期,公交平均运行速度只有12公里/小时。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龚建阳说,厦门要逐步推动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力争在潮汐现象比较突出或比较拥堵的1-2条主干道,如湖滨东路、湖滨北路、嘉禾路等,先行试点设置高峰期公交专用道。
厦门的目标是,3年后,高峰时段公交平均运营速度25公里/小时以上。
3年后公交出行分担率45%以上
“厦门还将下大力,优化公交线网。”龚建阳说,今年来,已累计新增开通公交线路6条,优化调整线路45条;争取年底前,再新增9条,完善厦门北站、厦大翔安校区、海沧保税港区、岛内东部等片区的公交覆盖。再调整10条线路,优化火车站、轮渡片区公交线网。
同时,加快更新公交车辆。今年来,更新和新增投放公交车辆327台 (油电混合新能源车辆165台、传统能源车辆162台);计划今年提前更换一部分12米长BRT车辆,其中部分更换为18米长车辆,提高BRT运载能力。
力争至2015年底,厦门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0%以上,公交车辆万人拥有率15标台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45%以上,使厦门公交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
今年增设20个公交站点
“为进一步推进岛内外市政设施一体化进程,厦门加大了公交场站设施的建设力度。”王建多说。
今年正在建设同安梧侣公交枢纽站,位于同安新民镇同辉路东侧、梧侣路北侧,年底将建设完工。同安龙东公交首末站,也将加快建设,2013年上半年完工。
翔安新店公交枢纽站,今年底力争完成建设手续的申办,具备施工招投标条件。厦大翔安校区首末站建设,目前已基本确定规划。
公交停靠站方面,今年以来增设20个公交站点;完成岛内352座候车座椅及岛外300座H型站名牌安装。翔安区已完成38座候车亭改造,至9月份已完成63座候车亭及124个招呼站。集美建设完成46座候车亭。(记者 詹文 见习记者 陈思亲 叶允平 吴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