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宜居城市凭啥摘冠?众多细项排首位
- 发布时间:12-06 09:01
宜居城市 厦门凭啥摘冠?
本报记者电话专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博士
核心提示
3日发布的 “2007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显示,厦门从去年排名第二上升为第一,杭州和上海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进入十强的其他城市分别是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SPAN lang=EN-US>
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调查,是老牌咨询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迄今已进行了三年。那么,厦门凭什么在中国众多城市中独占鳌头?厦门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在哪里?昨天,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博士。<SPAN lang=EN-US>
“宜居”是城市的理想
记者:你认为什么是“宜居城市”?<SPAN lang=EN-US>
吴垠:我们一般说的宜居城市,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全国已有<SPAN lang=EN-US>100多个大中小各类城市把“宜居”作为发展目标,宜居成为新的城市理想。<SPAN lang=EN-US>
本次年度调查系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39个城市的近<SPAN lang=EN-US>4300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SPAN lang=EN-US>
厦门众多评比细项都排在首位
记者:这次参与评比的城市有39个,包括杭州、青岛、珠海等等,应该说都不是“等闲之辈”,那么,厦门凭什么在这么多城市中排名第一?<SPAN lang=EN-US>
吴垠:厦门获得第一绝非偶然,而是实力的体现。<SPAN lang=EN-US>
这次评比,我们主要包括市民对个体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三大指标系满意度的评价。但评比的结果是,厦门在众多细项上都排在首位。比如个体居住空间评价上,市民对个人居住面积、房屋采光通风等的总体评价上,厦门遥遥领先。其在社区空间评价上,小区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如健身场所等等,以及小区公共管理等也排在第一位。在公共空间评价上,公众对厦门的城市节能、环保总体评价也非常好,总体排名还是排在第一位。<SPAN lang=EN-US>
应该说,公众的评价与相关部门的数据监测结果也相吻合。根据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1年我市人均居住面积仅有<SPAN lang=EN-US>4平方米,而现在却已提高至19平方米。可以说,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厦门正形成一个良好的住房供应体系。<SPAN lang=EN-US>
不断提升的环境品质,使厦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环岛路等一条条美丽宽阔的大道,以及在建的集美大桥、翔安海底隧道、公铁大桥等等,可以说,厦门一个个耀眼的基础设施项目接二连三闪亮登场,道路建到哪,城市建设就跟到哪,房价也跟着涨到哪。如果说便捷的交通还只是解决人们出行问题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及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则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数据显示,厦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提高到<SPAN lang=EN-US>13.<SPAN lang=EN-US>4平方米。基本做到在城区步行500米有绿地,步行<SPAN lang=EN-US>15至<SPAN lang=EN-US>20分钟到公园。<SPAN lang=EN-US>
近五成市民叫不出邻居的名字
记者:你觉得厦门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上,有哪些空间可以提高?<SPAN lang=EN-US>
吴垠:其实,中国城市的整体宜居水平偏低,厦门虽然高居榜首,但也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评价城市宜居性的三个一级指标中,社区空间得分最低,厦门虽然排名不错,但绝对分数上也不是非常理想。<SPAN lang=EN-US>
社区空间满意度低主要表现为:社区管理水平低,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和业委会服务的满意度都非常低;配套设施不齐,社区中的配套设施,如社区医疗、社区体育设施和停车服务与及格水平均存在较大差距。社区邻里关系是社区空间中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指标。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社区邻里关系和睦的表面背后其实隐藏着冷漠——— 42%的市民不知道邻居户主的名字。<SPAN lang=EN-US>
在公共空间评价上,公众对城市生态多项指标的满意度较2006年略有增长,但是整体满意度仍然较低,噪音、眩光、污浊空气、污水、固体垃圾是公众对城市生态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海峡导报灿阳)<SPAN lang=EN-US>
宜居城市 厦门凭啥摘冠?
本报记者电话专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博士
3日发布的 “2007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显示,厦门从去年排名第二上升为第一,杭州和上海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进入十强的其他城市分别是深圳、宁波、青岛、昆明、成都、珠海、苏州。
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调查,是老牌咨询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迄今已进行了三年。那么,厦门凭什么在中国众多城市中独占鳌头?厦门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在哪里?昨天,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博士。
“宜居”是城市的理想
记者:你认为什么是“宜居城市”?
吴垠:我们一般说的宜居城市,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全国已有100多个大中小各类城市把“宜居”作为发展目标,宜居成为新的城市理想。
本次年度调查系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深圳、大连、济南等39个城市的近4300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
厦门众多评比细项都排在首位
记者:这次参与评比的城市有39个,包括杭州、青岛、珠海等等,应该说都不是“等闲之辈”,那么,厦门凭什么在这么多城市中排名第一?
吴垠:厦门获得第一绝非偶然,而是实力的体现。
这次评比,我们主要包括市民对个体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三大指标系满意度的评价。但评比的结果是,厦门在众多细项上都排在首位。比如个体居住空间评价上,市民对个人居住面积、房屋采光通风等的总体评价上,厦门遥遥领先。其在社区空间评价上,小区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如健身场所等等,以及小区公共管理等也排在第一位。在公共空间评价上,公众对厦门的城市节能、环保总体评价也非常好,总体排名还是排在第一位。
{$Page$}应该说,公众的评价与相关部门的数据监测结果也相吻合。根据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1年我市人均居住面积仅有4平方米,而现在却已提高至19平方米。可以说,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厦门正形成一个良好的住房供应体系。
不断提升的环境品质,使厦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环岛路等一条条美丽宽阔的大道,以及在建的集美大桥、翔安海底隧道、公铁大桥等等,可以说,厦门一个个耀眼的基础设施项目接二连三闪亮登场,道路建到哪,城市建设就跟到哪,房价也跟着涨到哪。如果说便捷的交通还只是解决人们出行问题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及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则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数据显示,厦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提高到13.4平方米。基本做到在城区步行500米有绿地,步行15至20分钟到公园。
近五成市民叫不出邻居的名字
记者:你觉得厦门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上,有哪些空间可以提高?
吴垠:其实,中国城市的整体宜居水平偏低,厦门虽然高居榜首,但也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评价城市宜居性的三个一级指标中,社区空间得分最低,厦门虽然排名不错,但绝对分数上也不是非常理想。
社区空间满意度低主要表现为:社区管理水平低,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和业委会服务的满意度都非常低;配套设施不齐,社区中的配套设施,如社区医疗、社区体育设施和停车服务与及格水平均存在较大差距。社区邻里关系是社区空间中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指标。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社区邻里关系和睦的表面背后其实隐藏着冷漠——— 42%的市民不知道邻居户主的名字。
在公共空间评价上,公众对城市生态多项指标的满意度较2006年略有增长,但是整体满意度仍然较低,噪音、眩光、污浊空气、污水、固体垃圾是公众对城市生态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海峡导报 灿阳)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