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 "央企地王"或不再
- 发布时间:03-19 15:33
  针对近日备受关注的央企天价拿地问题,国资委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78家央企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不过,国资委并未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br />
■政策要求: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
  国资委称,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目前除了这16家以外,还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开展了房地产业务。以此计算,在127家央企中,有74%参与了地产业务。国资委称,这78家央企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不过,国资委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br />   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杜渊泉在发布会上表示,有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要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处于调整阶段的央企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作为控股或参股的股东,要带头贯彻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br /> ■数据发布:去年央企地产收入2209亿
  国资委昨天还公布了2009年央企地产业务有关情况。2009年,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br /> 据初步统计,2009年,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br />   2008年,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央企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15%,利润只占7%。<br />   国资委方面表示,这些数据表明,央企的房地产主业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此外,国资委方面还特别指出,近年来,中央房地产企业在品牌认可度、承担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支健康力量,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政策解读:禁止参与新地产项目
  昨天,国资委有关人士在解读该项政策时表示,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务院赋予国资委的职责。央企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坚持突出主业,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增强活力,努力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br />   该人士表示,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国资委要求,央企应专注主业,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要逐步退出。<br /> 该人士表示,对于已有的房地产业务,国资委“既往不咎”,不要求央企进行转让或剥离。但央企将不被允许参与新的房地产项目。对于这项“退出”规定的实施,该人士告诉记者,将逐步推进实施,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国资委也暂无后续政策发布。<br /> ■数据说话:国企成推高地价主力<br />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根据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公布的数据统计得出:去年北京共拍卖涉及住宅类的地块78块,其中有34块被国企背景企业拍得,占比43%;民企占比57%。国企背景企业拍得的这些住宅地块,在建筑面积上比民营企业所得地块高出54.35%;成交总价为498亿元,远远超过民企的成交总价(210.79亿元);平均楼面价格达6859元/平方米,比民企高出2534.7元。<br />   今年截至3月17日成交的29块非工业用地中,有18块被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获得,占比高达62%,其中城八区推出的11块土地中,仅有姚家园新村一期配套用地、丰台永外果园商业金融用地等两块被非国企拿到。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所获地块的平均楼面价已高达11385元/平方米。<br />   从数据看,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已经成为推高地价的主力。<br /> ■专家点评:肯定国资委行动意义
  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认为,国资委此举无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是好事。“央企占据了大量国家资源,本来是为了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业务,但在利润的驱动下,动用这些资源,与民争利,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无人能与之争,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发展房地产业务,不仅会影响了心态,而且会荒废了主业。”对地价有一定抑制作用<br />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虽然此次限定有后期执行的漏洞,但在北京一日三“地王”出现后,国资委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有力,因此短期内会刹住央企高速拿地的快车。<br />   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现在的房价更多是建立在开发商及二手房业主对楼市的热炒中,土地市场的降温会逐渐传导到楼市。缺乏执行效果受质疑
  虽然国资委的行动意义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其长期的真实效果表示质疑。对长期效果的质疑,主要来自执行细节上。<br />   陈云峰提出,届时如果这些企业不退出,国资委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没?如果16家之外的央企子公司跟这16家央企的子公司组成了合资公司,或者进行了参股,又怎么算?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表达类似观点。<br /> ■16家反应:做大做强房地产业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必然给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创造了分羹的机会。昨天,记者采访了这16家央企中的部分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语调颇为轻松。<br />   中国五矿集团新闻发言人马骏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是五矿集团经国资委核准的主业之一,五矿的房地产业务已有20多年历史,“原来一些央企的主业并不清晰,在各个方面都有涉及,现在大家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哪里。”对于五矿会否在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浪潮中借机收购一些房地产资产,马骏表示,这一问题涉及五矿集团下属专业部门,自己尚不太清楚。<br />   中国中铁集团宣传部的刘福广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是中国中铁的主业之一,中国中铁将来肯定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br />
  国资委称,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目前除了这16家以外,还有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开展了房地产业务。以此计算,在127家央企中,有74%参与了地产业务。国资委称,这78家央企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不过,国资委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br />   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杜渊泉在发布会上表示,有房地产主业的央企要带头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处于调整阶段的央企集团下属控股或参股的房地产公司,要加快调整步伐,在完成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作为控股或参股的股东,要带头贯彻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br /> ■数据发布:去年央企地产收入2209亿
  国资委昨天还公布了2009年央企地产业务有关情况。2009年,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br /> 据初步统计,2009年,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br />   2008年,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下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央企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仅占15%,利润只占7%。<br />   国资委方面表示,这些数据表明,央企的房地产主业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此外,国资委方面还特别指出,近年来,中央房地产企业在品牌认可度、承担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支健康力量,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政策解读:禁止参与新地产项目
  昨天,国资委有关人士在解读该项政策时表示,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务院赋予国资委的职责。央企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坚持突出主业,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增强活力,努力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br />   该人士表示,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国资委要求,央企应专注主业,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要逐步退出。<br /> 该人士表示,对于已有的房地产业务,国资委“既往不咎”,不要求央企进行转让或剥离。但央企将不被允许参与新的房地产项目。对于这项“退出”规定的实施,该人士告诉记者,将逐步推进实施,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国资委也暂无后续政策发布。<br /> ■数据说话:国企成推高地价主力<br />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根据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公布的数据统计得出:去年北京共拍卖涉及住宅类的地块78块,其中有34块被国企背景企业拍得,占比43%;民企占比57%。国企背景企业拍得的这些住宅地块,在建筑面积上比民营企业所得地块高出54.35%;成交总价为498亿元,远远超过民企的成交总价(210.79亿元);平均楼面价格达6859元/平方米,比民企高出2534.7元。<br />   今年截至3月17日成交的29块非工业用地中,有18块被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获得,占比高达62%,其中城八区推出的11块土地中,仅有姚家园新村一期配套用地、丰台永外果园商业金融用地等两块被非国企拿到。国企及国企背景企业所获地块的平均楼面价已高达11385元/平方米。<br />   从数据看,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已经成为推高地价的主力。<br /> ■专家点评:肯定国资委行动意义
  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认为,国资委此举无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都是好事。“央企占据了大量国家资源,本来是为了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业务,但在利润的驱动下,动用这些资源,与民争利,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无人能与之争,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发展房地产业务,不仅会影响了心态,而且会荒废了主业。”对地价有一定抑制作用<br />   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虽然此次限定有后期执行的漏洞,但在北京一日三“地王”出现后,国资委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有力,因此短期内会刹住央企高速拿地的快车。<br />   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现在的房价更多是建立在开发商及二手房业主对楼市的热炒中,土地市场的降温会逐渐传导到楼市。缺乏执行效果受质疑
  虽然国资委的行动意义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其长期的真实效果表示质疑。对长期效果的质疑,主要来自执行细节上。<br />   陈云峰提出,届时如果这些企业不退出,国资委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没?如果16家之外的央企子公司跟这16家央企的子公司组成了合资公司,或者进行了参股,又怎么算?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表达类似观点。<br /> ■16家反应:做大做强房地产业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必然给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创造了分羹的机会。昨天,记者采访了这16家央企中的部分企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语调颇为轻松。<br />   中国五矿集团新闻发言人马骏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是五矿集团经国资委核准的主业之一,五矿的房地产业务已有20多年历史,“原来一些央企的主业并不清晰,在各个方面都有涉及,现在大家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哪里。”对于五矿会否在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浪潮中借机收购一些房地产资产,马骏表示,这一问题涉及五矿集团下属专业部门,自己尚不太清楚。<br />   中国中铁集团宣传部的刘福广对记者表示,房地产是中国中铁的主业之一,中国中铁将来肯定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