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BRT成功大道专线站点设置确定 岛内外共设19站》的新闻,引起了厦门市民广泛关注。据报道称,BRT成功大道专线从厦港出发,延伸至集美灌口,全长30.6公里,岛内和岛外各设9个和10个站,共19个站。“住在杏林的人们有福了!”,在厦门一个本土论坛中,BRT驶上成功大道的话题为网友们津津乐道。
  美丽的园博苑为集美增添魅力。
  ▲集美大桥的建成进一步方便了进出岛。
  与厦门岛仅一桥之隔的集美,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园博苑开园,厦门新站选址后溪,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隆重开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陆续通车等等,使集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去,集美更多的是一个区域性市场,其住房基本由本地客群支撑;现在,交通的发展加速了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集美未来发展的逐步清晰,全面认识集美楼市的时候来临。
  内外交通便捷 居住理念改变
  过去一提起岛外,心理上的距离感给人们留下了“岛外地处偏远,生活交通诸多不便”的刻板印象。近年来,出岛交通的大改善让人们固守岛内的观念渐渐转变。让我们先来关注内部交通:杏林大桥通车完善厦门的快速路网结构。在岛外,通过杏林立交,可完善与319国道、杏滨路、铁路之间的交通组织;在岛内,通过高殿立交、机场立交可完善与高殿二号路、环岛路、机场路、福厦路的交通组织,大大缓解东渡港区的集装箱货物疏港困难问题,使进出港区的交通快速便捷。
  集美大桥建成通车,加快了集美、同安、翔安的发展,推动环东海域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强厦门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互动和融合。它迅速解决厦门大桥交通拥堵问题,缓解日益增加的进出岛交通压力。目前BRT1号线从轮渡开往华侨大学段已经通车,从厦港到灌口的成功大道专线站点也正式确定,BRT的建设,大大缩短了集美到岛内的时间,拉近岛内外的心理距离。
  与此同时,正在建设的立体式对外交通网,也必将促进集美经济快速发展:
  2008年,厦门新站动工兴建,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相继动工。几年后,福厦、厦深、龙厦三条高速复线大能力铁路在集美后溪会聚,作为枢纽标志的厦门新站,将使厦门乃至闽南金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交通疏运能力呈几何量级的提高。厦门、闽南乃至福建,将迎来全面的交通富裕时代。以后到周边城市的乘车时间将大幅缩短,比如厦门到福州只需1.7小时、厦门到深圳坐火车只要3小时、龙岩至厦门仅需1个多小时,“大厦门”之势呼之欲出。
  在不久的将来,集美区将成为海西的交通枢纽,其交通中转将带来巨大的人流量,也将带来巨大的物流市场,也就意味着集美区蕴含着巨大发展的潜力。随着集美内外交通越来越便捷,集美区到岛内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将被大大缩短,岛内上班,岛外居住将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教育体系完善 区位优势明显
  集美位于厦门西北部,居闽南金三角中心地段,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后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浓厚的教育氛围已经深深扎根集美。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也因其个性张扬的闽南侨乡建筑风格成为厦门乃至全国著名的人文景区。集美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以曾经“集美学村”和当代“集美大学城”为代表的,从小学到大学、从技术到专业的完整教育体系。
  今天文化教育的博大已经渗透到集美城区的每个角落,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素有“厦门侨乡”、“厦门学区”美誉的集美,不仅拥有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也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文教区,是环东海域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厦门开发整体向岛外推进,集美配套逐步完善,学校、医疗水平都在向岛内靠近。除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重点工程投入外,营造浓厚居住氛围也是带动岛外发展的重要元素。集美秉承历史上浓郁的人文气氛,具有教育配套优势,集美一小、曾营小学名声赫赫,实验小学、厦门一中均成立了集美分校;医疗卫生方面,杏林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合并成为厦门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市第二医院总部已经整体搬迁到了集美,120急救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也落户集美;商业配套方面,国美电器、沃尔玛超市集美店也进驻集美……这些都为集美奠定了良好的创业和居住配套环境。加之马銮湾、杏林湾海景资源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集美买房,集美房价也一路稳步上升。
  布局合理先进 推动地产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产业规划等等因素都是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动力。集美一直是厦门“台商投资兴业的热土”,集美区现已形成集美、杏林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已经入驻众多以电子、机械、化工、轻纺为代表的四大产业,并显现较快发展走势且后力强劲,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集美当地经济总量提高的同时,也提升政府对该地区固定资产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城市建设步伐也会随之加快。
  与岛内不同,岛外之前开发甚少,后来统一规划,产业分布比较科学和前卫。产业结构不合理曾给人们以教训:广州番禺早先的整体定位全部是住宅,但是其他产业没有跟上。造成那里白天是空城,晚上回程交通堵塞,自己没办法形成内循环。集美就充分体现了合理规划功能分区组合——工业区、文教区、新城区。
  集美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带来了可观数量的产业工人和创业大军,对于基本居住的要求、居住环境改善的愿望都会随之而来,由此市场需求基数将获得大幅度提高,这带动了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例如,集美灌口拥有金龙和厦工两大工业产值超过百亿的产业链,工业区附近配套了住宅,即已经售罄的双桥明珠和前段时间大卖2200多套的乐活小镇。合理的产业链对住宅更有支撑,是个良性的循环。等乐活小镇20万平方米的大盘业主入住以后,居民衣食住行的需要就会对周边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随着厦门岛内人口剧增,岛内房价上涨,岛内交通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将投资置业目光转向岛外。集美楼市起步于2003年乐海路的修整,沿线的大唐世家、大学湾1期等项目率先出现。在集美大桥、杏林大桥、BRT开通等众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泉舜.泉水湾、天鹅美苑、古龙御景等地产项目相继出现。工业区不断地产业整合,实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方针,尽量减少工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双桥明珠、乐活小镇等项目跟随工业的发展向周边地区辐射。随着厦门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推进,集美城区的西进计划发展、厦门新站的规划建设,集美楼市必将迎来上升之局。
  相关链接
  随着政府规划力度的加大,2010年灌口将建成1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常住人口将超越10万人,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镇行列。乐活小镇作为该区域典型大盘,不仅住宅销售取得巨大成功,其商业配套同样深受投资者追捧,“乐活市集”是该区域唯一大型集“休闲、美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步行街,10万人口巨大的消费需求使得该区域商业配套呈供不应求之势,目前该区域在售的商业店铺仅有乐活小镇保留的最后100间临街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