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台湾街应成为台企一条街 现经营者外迁
- 发布时间:02-26 08:45
台湾街应成为台企一条街
  如何改造台湾街,使其名副其实?湖里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午开幕,台盟支部和区台联提交调研报告,建议:现有经营者整体外迁,把台湾街改造成具有台湾本土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品牌街区。但有人表示反对。
【正方】
建材企业迁至湖里大道
  报告说,要使台湾街名副其实,关键是现有商家退出,吸引台资企业进驻。
  因此,要鼓励经营者外迁,或将现有建材企业整体搬迁至湖里大道周边闲置厂房。可考虑对业主采用异地置换产权或建立长期的租赁关系方式。既能使闲置厂房再利用,又能转变台湾街建材市场整体景气下坡等问题。
吸引台湾企业、老字号进驻
  报告建议,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台湾知名企业、台湾老字号、台湾名优特产品进入,同时吸引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和产品进入。
  对台湾街的改造要把“台”字融入其中,即把台湾街改造成为大陆惟一的集台湾特色的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具有台湾本土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品牌街区,使之成为大陆知名的旅游热点街区,并成为两岸经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
  昨日,全市外资工作会议发布:去年新设项目,台资居各来源地首位,占总量的33.7%。有委员建议,要借这个东风,吸收台资改造台湾街。
打造台湾街-SM步行商圈
  报告建议,台湾街的改造应与江头片区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建议将SM、乌石浦油画街、台湾街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步行商圈,结合交通系统综合改造,完善商圈的整体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休闲设施等,聚集更多人气,让台湾街-SM整体商圈成为厦门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台湾街可以由台湾有相当实力和能力的公司来经营。经营权应公开竞标,政府对其进行监督。
  建议由权威专家和职能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调研,听取业者和各界意见。
【反方】
  彭一万(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市政协特邀研究员)
  台湾街重新定位时机不对
  对于台湾街,彭一万态度鲜明地认为:“不该引导现有业态退出。”
  彭一万说,台湾街的建材市场是经过许多年自然形成的,已形成一定体系,而且名气不小。如果整条街重新定位,时机不对,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招商不易,劳民伤财。他认为,并非一定要台湾人多、台湾商店多,才可以称之为台湾街,其实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罢了。
  他说,一条街的业态是市场说了算,不能主观意识、长官意志,无形的手比有形的手更有力量。
  “城市街道命名都有各自的原则。最突出的是上海,横的是市名,竖的是省名。鼓浪屿上的路也有自己命名的原则,比如漳州路和泉州路。20世纪初,漳州路住的漳州人居多,因此命名为漳州路;泉州路住的泉州人多,因此命名为泉州路。如今物是人非,难道为了名符其实,就把这两条路上住的人迁出去,引进漳州泉州人来住?”彭一万说,“台湾街”这个街名保留着就足够让人怀念当时的历史,“路名本身就具有纪念意义了”。
台湾街现状
  台湾街位于江头片区,总长800米,宽40米。1997年3月23日,由海协会原会长汪道涵先生题写“台湾街”街名。
  由于定位不明确,台湾街缺乏整体规划,长期以来名不符实,现有业态以建材市场为主,商场店铺产权分散,经营者绝大部分是承租户,总体经营状况一般,空置面积逐步增加。虽然湖里区2007年就着手研究,并成立了改造指挥部,但是,单靠区里的力量显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