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投资380亿 厦门扩内需促增长
- 发布时间:11-18 09:23
  1.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改居社区及农村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继续做好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的培育,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入驻我市。发展厦门特色休闲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陆居民经“小三通”或厦门直航点赴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旅游。<br />
  2.努力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安排财政资金7045万元,专项用于今年11月至明年12月31日实施的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等。构建银行与企业对接平台,帮助出口加工和贸易企业充分利用鼓励政策加大出口。继续完善我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汽车等国家级出口基地和船舶、光电产品、服务外包等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发挥东渡港区“三区合一”、海沧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推动口岸通关环境建设。
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机制,2009年市财政安排中小企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创业投资等。建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激励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两岸技术对接与产业转移。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增强我市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吸引力。<br />
  4.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
  以现有光电、机械龙头企业为基础,延长产业链。着力发展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完善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厦门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有市场、高附加值的企业,出台政府优先采购我市优质地产工业品政策,鼓励本市企业采购地产零部件。推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体系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创新体系,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我市每年1亿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现代服务业。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一批市域外知名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机构。<br />
  5.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莲花水库和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我市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防控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继续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两年安排2000万元完成80个重点村建设,重点开展农村垃圾、污水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山区和半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16个自然村约两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推进老区山区建设发展工程,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工程建设,加快通自然村公路建设。<br />
  6.强化民生保障
  保质保量完成已动工建设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并根据需求适时启动建设新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和城乡一体化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岛内中小学义务教育未完工项目建设,加快启动新建工业集中区和新城区配套学校项目。加快新一轮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成一批医院项目建设。
  7.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和环东海域、杏林湾、厦门(新)站、湖边水库、五缘湾等重大片区。加快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厦门段建设。2009年建成厦门(新)站主站房。加快建设南安-厦门高速公路、厦漳和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建成翔安隧道、成功大道、海翔大道等项目,继续加快完善岛外路网建设。加快建设海沧港区,扩建五通海空联运码头,开工建设刘五店南部港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海沧航道扩建二期工程和招银港区航道扩建一期工程等项目。<br />
  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扩建110KV及以上变电站20座。建设天然气管网53公里。新增制水能力6万吨/日。尽快启动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实施高集、集杏海堤原水管道改造工程等项目。
  8.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加紧落实普通商品住宅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合理制定土地出让年度计划,及时面向社会公开土地供应信息。
9.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两年安排投资4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5万吨/日。两年安排投资8亿元,新增垃圾焚烧能力1200吨/日。加快环东海域、杏林湾、湖边水库、筼筜湖截污、五缘湾截污、厦门海域清淤等综合整治工程。新增城市绿地700公顷,每年完成1.2万-1.5万亩林相改造。加快推进工业锅(窑)炉、电机系统、能量优化改造等十大节能工程为重点的节能技术改造。强化污染减排,采取工程、结构和监管三大减排措施。<br />
  10.加强综合配套服务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对重点项目在资金、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储备一批、开发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依法行政,廉洁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