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戴德梁行:三通为厦门带来机遇
- 发布时间:11-12 09:05
  厦门地处台湾海峡南部西侧,与宝岛台湾和金门岛隔海相望,近台的区位优势为厦门对台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作为“因台而设”的经济特区而被赋予对台交流的特殊政策,厦台两地同宗同俗的渊源更促进了两地方方面面的融通。2001年开始的小三通使厦门成为两岸往来的重要门户,“厦金”航线的开通更令厦门成为直接收益者,快速发展对台经济的同时,厦门的房地产市场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得以较快发展。如今,两岸期待已久的“大三通”终于成为现实,它又将对厦门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三通”的落实将为两岸经贸合作及投资提供稳定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累计吸引外资、台资项目6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但事实上,由于台湾当局的管制,仍有大量要来大陆投资的资金或绕道他国或无法成行。而2008年以来,台湾形势发生积极变化,新的政府为台湾海峡两岸带来新的气象;而“三通”的实现更无疑打消了投资者对未来两岸政策变化的忧虑。对投资而言,稳定的政治基础和政策的延续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三通”的实现正是一个正面和良好的信号。未来,随着台湾当局对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限制政策实施放宽,两岸的交流将会更加的频繁。而作为台商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厦门也会首当其冲地获益。
  其次,“大三通”将极大地促进厦台两地的经贸往来,加速厦门的发展,并带来置业需求。在“小三通”之下,台湾每年经由金门到达大陆的客流量约为130万人次,“大三通”后,保守估计经过厦门空港入境的客流量将增长30-50万人次。随着厦台两地经贸往来交流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台湾人看好厦门的市场和未来,“大三通”下稳定的政治环境将吸引更多台湾人安心到厦门创业投资、读书工作,预计届时到厦门置业安家的台湾人将大大增加。
  此外,厦门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加速相关产业发展,为工业及商用物业市场带来需求。在推动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规划和发展时,厦门经济特区充分发挥“近台”和“因台而设”的优势,积极引进光电、软件、航运物流、医疗、动漫等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包括TDK、友达光电、正新轮胎、思源科技、泰伟电子在内的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纷纷落户厦门并设立研发中心或营运总部;火炬(翔安)产业区、集美机械工业园区等工业集中区,也吸引大批台湾大型企业及配套企业。产业的发展将大大带动工业厂房、物流园以及办公物业的需求;投资的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也带来外来就业人口的置业需求。
  如此可见,在当前经济增速减缓、楼市低迷调整的状况下,“三通”无疑是厦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一支有力的强心剂,它将有效地推动两岸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厦门楼市的稳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可以预期,随着“三通”的逐步落实,两岸关系将进一步改善,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一衣带水的关联将吸引更多的台商前来厦门投资,同时吸引更多的台湾人在厦门“立业”和“安居”;投资的增加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快的人口增长,因此带来更多的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的情况下,厦门良好的人居环境,及厦台语言相通、文化共通的优势将会带动更多台湾同胞来厦投资置产,厦门甚至可能成为台湾资金登陆的首选城市。此外,受惠于两岸关系改善对整个海西经济区发展的促进,城际的合作与分工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带动厦门周边地区居民来厦置业的热潮,这都将有利于提高厦门的人居水平和城市知名度,带动整个大厦门的发展。所以,随着两岸“三通”的一步步实现,大陆方面开放的航点和港口数大大增加,厦门在两岸交流中的“唯一”地位看似削弱,但现实的桥梁作用还将进一步提升。相信陈江会只是开始,接下来在两岸合作与交流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实现,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推进,厦门将进一步展现对台优势,厦台交流与合作必将蓬勃发展。
  而对于房地产市场,“三通”并不会在短期内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尤其不会直接地导致房价短时间内的上涨,但“三通”的落实确是对厦门的一个重大利好,它会全面地提升厦门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投资环境,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才是房地产市场最有力的支撑,因此这个利好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会是长期而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