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闽台食品街聚集台湾商铺
- 发布时间:10-13 08:48
从去年12月21日开街到现在,厦门古城东路的闽台食品街不知不觉聚集了多家台湾商铺。不到一年时间内,台商们的人情馨香和经营理念,随着他们带来的“古早味”环保食品一起飘香。
从台湾带来美食和制作工艺,投点小资本,再加上一丁点想法,一家家台湾人开的美食小商铺就这样在古城东路闽台食品一条街落了脚。和厦门许多小生意人一样,这些台商们每天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固守着几平方米的贩售亭,坚持着台湾美味的长久飘香。生意潮起潮落,每天各不相同,但他们生活得很简单,没有复杂的想法却有着同样的憧憬:只是希望这条街更加繁荣,让台湾“古早味”食品,随着台湾人的人情馨香,透过厦门飘溢大陆。
理念:小资本大窗口
从去年12月21日开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厦门繁华中山商业圈古城东路的闽台食品街不知不觉聚集了多家台湾商铺。街尾最香莫过于“基隆花生糖卷”店铺,72岁的台商赖云开是店家老板。他说,“我们做的是小生意,有卖就有赚,赚的是血汗钱!”
这条食品街具有很浓厚的闽台文化气息。街头巷尾间,保留有半骑楼式的建筑,还有一路排开的37个仿古厝式售贩亭。抬头仰望,闽南石雕过街牌坊就在眼前。
台商们欣赏这里的底蕴,也看上这里的商机。80多家入驻经营户中,有1/3以上是台湾人。店铺每个月400元人民币租金,他们认为,超值!
小资本也有大窗口,是台商们的根本想法。台湾大型外销肉食加工集团信功实业公司之关系企业———信华食品就在这里开出大陆首家零售店。信华漳州公司一年饲养生猪超2万头,加工食品有肉包、香肠、火腿、肉粽等,大部分出口日本,总量占到了福建猪肉制品出口的99%。不过,信华却选择不到10平方米的售贩亭作为营销重镇,迈出向大陆内销的第一步。
在离街头不远处,有家“兰香子直营店”,销售的“兰香子”据说是九层塔在台湾变种后的种子,外形如黑芝麻,遇水膨胀,能促进肠胃蠕动,是台湾非常流行的天然养生食品,也是台湾婚宴席上的甜点之一。
台商们驻扎的“闽台特色一条街”
老板之一的王四忠原本是个教书匠,他看中了大陆市场,和朋友吴烟源合伙跑来做生意,把孩子放在了金门抚养。从2003年起,他们开始在大陆四处推销产品。一晃四年过去了,王四忠选择在食品街扎了根,还把这里的店铺设成总部。店小生意却很起色。王四忠介绍说,虽然从头到尾只经营单一产品,但因为有特色,现在在大陆已有8家加盟店,分布在上海、重庆、西安、哈尔滨、重庆、周口等地。
特色:秉承地道台味
“体内做环保,肠胃健康好。自己动手DIY,一天不用5毛钱”,45岁的王四忠每天待客嘴上不空闲,总要重复地说上无数遍。
天然、环保、不加色素防腐剂,低糖少油无味精,这是台湾人加工、销售食品之道。王四忠开店的要求是,台湾原味呈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兰香子,产量不多,也决不会以假充次。为了推销产品,他和吴烟源两人轮流坐镇。一人一口“台湾腔”,给顾客信任感更强一些。他说,市场上有许多冒牌货,比如就有小店以“某某子”充做“兰香子”的,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虽然总在被模仿,但却无从超越。
赖云开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基隆庙口小吃、纯正台湾风味,选材地道”。他的糖卷有80年的历史,用花生、黑白芝麻、麦芽糖、白糖等5种材料制成花生糖块,不加色素糖精,用刨刀刨下屑末裹入春卷皮,夏天外加冰淇淋,冬天加香菜,即可食用。
“台湾人要做台湾口味。”外出时,赖云开也会不屑于那些号称经营“台湾庙口小吃”却不正宗的商铺。每每回台湾,他总要带些花生制成的小糖块,更别提那把心爱的特制刨刀,也是他从台湾带过来的。赖云开习惯于亲自上阵,给顾客们露一手,遇有台胞走过路过,禁不住被“家乡味”吸引,总要带上一大包。老外见了更是乐坏了,相机拿起直拍个不停。
古城东路街头1号贩售亭,是台湾“高老爷”的商铺。掌门人许女士的公公是福建人,而且在台湾几十年都一直从事食品行业。两岸情由食品牵,许女士为纪念公公特地为商铺起了这么个字号,所经营的有为人所熟知的金门高粱酒、圣祖贡糖,还有有名的台中凤梨酥、宜兰老船长沙丁鱼、屏东鲔鱼、老字号金兰牌酱油、纯手工香Q面线等,全部是台湾“古早”原装食品。
  经营:执著才有市场
每天清晨,这条街就开始忙碌起来。赖云开就住在附近,街头街尾的邻居熟得很,常常一起泡茶。碰到生人,他总会热情相邀品尝他的糖卷,“你吃吃看,不好吃的地方再告诉我。”
街上的人都说,他有种执著。前些年,赖云开在同安投资了上百万元做食品生意,不料失败。他不甘心,痴心不改,在看好市场前景下,索性来到贩售亭做糖卷,一心只想做好生意。赖云开子孙满堂,不是在海外留学就是吃“公家饭”,都拥有稳定的工作。孙子不解,总问爷爷为何要如此劳累?他的回答是“我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要把台湾古早味带给大陆人。”
前不久,他去参加北京的庙会。当地人对他的糖卷产生了兴趣,摊前排起了长队伍,一人要一卷,又要刨又要包,赖云开根本来不及卖。回到厦门后,他也思考创新,提高效率,找了个电刨机,发现刨出的花生和糖末太粗糙,影响了口感,最终还是放弃这种做法。不过,这并不打击他的积极性,直到现在,他还一直在研究着。
这条街的台商,大都有这种牛劲。有人说,台湾人做食品有种执著,不厌其烦尝试百遍,所以很闻名。
驻守台湾高老爷店铺的店长是一位龙海姑娘,姓方。从开张到现在,她很忙碌。店里经营八大类几十种商品,每月万把元经营额。她说,老板两头跑,还特地交代,一定要熟悉每种产品,还要了解台湾风情,不厌其烦进一步和顾客沟通。
她还说,来购物的游客和本地人各半,大都因为好奇,也喜欢和她聊一聊。她最常解释的问题是“与大陆同类产品不同之处”、“为什么和大陆产品价格差这么多”等等。
相关链接
闽台食品街的
“旧情新爱”
闽台特色食品街由古城东路变身而来。古城东路曾作为厦门第一农贸市场所在街区。第一农贸市场的前身是明洪武年间一个自发形成的市集,当年有很多农民挑着担子聚集于此进行贩售。
现在的食品街与中山路相接,全长217米,路宽6.3米,保持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除保留原有的半骑楼建筑外,沿街建筑的外墙和窗户均雕饰闽南特色云纹,街头街尾竖立石雕过街牌坊,路面设有小木屋式贩售亭,重阳木古树、南洋植物和造型石雕点缀其中,具有强烈的闽侨文化色彩。
据厦门鑫中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标介绍,因其地处厦门中山路核心商圈,又因中山路上台商多、台湾品牌多、逛街台湾人多,食品街在规划时,将其定位为两岸商贸、美食、小吃、民俗文化交流平台,招商时侧重老品牌台湾食品企业。这样,不仅可让厦门市民品尝到闽台各地的特色食品,还方便外地来厦旅游的客人和商务人群购物回家。
食品街每个店铺租金仅400元,租用的商铺位置采用抽签形式。台商在此开店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特色项目可向思明区中华街道申请专项资金扶持、前3个月开店免租金等。街道还协助台商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
目前,食品街上汇集了80多家经营户,台湾商铺约占1/3,主要以零售为主,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城市和福州、莆田、三明、龙岩等地市及台湾老字号食品,如嘴口酥、贡糖、马蹄酥、麻糍、馅饼、茶制品等休闲品以及龙眼干、虾干等干货。
让人感动的是,尽管可以请求帮忙解决困难,但驻扎这里的台商却从未开过口。相反,他们爱心满满。“基隆花生糖卷”老板赖云开的小铺里,挂着一面思明区红十字会授予的锦旗,上面写着“抗震救灾,爱心捐助。”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赖云开整整卖了5天的糖卷,把所得的钱全部捐给灾区人民,还从腰包里掏出四五百元来捐赠。赖云开很自豪地说,“我和王永庆都是安溪人,大富豪出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我觉得,我的爱心和他们同样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