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城市建设成绩在台湾至少能排第二
- 发布时间:08-31 11:40
  一衣带水,同祖同根。随着“三通”进程的不断推进,两岸的未来发展前景日渐明朗。在这种形势下,厦门和台湾两地在城市发展规划方面的合作点和共赢点也越来越多。昨天,一场题为“两岸新形势下的厦门城市发展规划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数十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论在两岸呈现历史性新机遇的形势下海峡两岸的城市发展规划前景。
  “三通、直航、互相投资和旅游,为海峡两岸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共荣创造了良机。”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会长马武定说,随着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两岸的思想也逐渐趋于认同,这成为了交流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十余年前,众多的台商前来大陆投资,而“三通”的实现,大陆商客也必将登陆台湾,交流必将促进共同的发展。
  马武定认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今非昔比的成绩,特别是城市建设上,在台湾,厦门至少能排第二。
房价下降未必是好事
  几个月来,房价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赵燕菁的观点是,房价的大幅下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未必是好事。
  “目前房地产行业确实已经步入了一个下行周期,但是如果没有房地产行业相对高额的利润,工业等其他一些行业就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助,一个国家的经济就无法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赵燕菁认为,政府为社会一部分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的能力也与其得到的土地收入息息相关。
  赵燕菁说,当房地产市场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个房价下跌的过程,但只要有新的消费需求,房地产市场就一定会保持稳定。“今后的两岸形势将为此提供重要契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来大陆买房置业。
相关政策应向厦门倾斜
  今年以来,台湾岛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提出,对于海西而言,科学发展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福建尤其需要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建设首先要重交流,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谋求更广阔的合作。”李鹏认为,海峡西岸的各项政策要更加与时俱进地贴近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在与兄弟省份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凸显海西建设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区域发展中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李鹏说,厦门是海西重要中心城市,更是两岸城市交流中的重点城市之一。因此,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应向厦门有所倾斜,以促进和刺激厦门发挥更大作用。
厦门优势在于开放性
  “两岸全面通航后,金厦之间不再是空间上最便捷的渠道,但正因为两岸社会的全面接触,闽南与台湾两地的连带反而成为不可取代的优势,并且可能为厦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长林正修指出。
  他认为,作为岛屿城市,厦门的魅力在于经济上与大陆相联结,但社会与文化却独树一帜,能够包容异见与新观念,进而可能在制度兴革上敢为天下先。“厦门独特的优势是社会的开放性而非地理的距离。”林正修表示,厦门将是一个重新联结两岸社会的关键城市。
  林正修说,特区的机遇来自上级的审批,但地域的开放性却来自当地社会的特质与领导阶层的决心。厦门在联系两岸的同时,也必将引领大陆城市改革的议程。
厦金“共同生活圈”是迟早的事
  随着“小三通”的发展,金门已成为两岸交流的“急先锋”。金门县建设局局长李增财说,金门和厦门几百年前本同属同安县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共同的生活圈,只是50多年人为的因素才被隔离。
  “厦门、金门属于不同的体系管理,有很多历史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共同生活圈’的恢复是迟早的事。”李增财说,“两岸的开放程度不尽相同,这需要两岸互相采取有力措施促成‘共同生活圈’的形成。”
  李增财表示,厦门发展目标和方向与金门不同,厦门是采用外向型发展,而金门是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求发展。但双方可在发展方向上互补,这就是所谓的“双核心运作”。
  同时,李增财建议将金门和厦门的关系,上升为台湾和福建的关系,以“金厦生活圈”为典范,缔造“闽台共同生活圈”。“我们可以效仿大陆同香港、澳门的CEPA概念,将它注入金厦生活圈,那么两岸的共同生活圈就水到渠成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