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金门经济腾飞 厦门因素凸显“海上双子城”
- 发布时间:08-28 10:24
  8月2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到金门视察,同意兴建连接金门、厦门的“金嶝大桥”(也称厦金大桥、金厦大桥)。台湾“经建会主委”陈添枝对此表示,希望透过金厦大桥的兴建,让在金门与厦门流动的人群,可以多停留在金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2001年实行厦金直航 (俗称 “小三通”)以来,厦门在金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更着意把金门、厦门打造成共同生活圈,利用厦门优势助推金门经济。
  本月中旬,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金门讲话中指出,“金门不要输给厦门”,至于“金门如何不输给厦门”,答案是“金厦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厦金历史上同属一个生活圈,今天台湾政要重提这一生活圈的重要性,金门方面在其经济规划中,从金厦直航,到金厦大桥、金厦生活圈,甚至到 “金厦特区”,更是处处着墨“厦门”。为什么在金门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厦门因素”?
地缘优势:大陆腹地的门户
  厦门对于金门,具有大陆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同时具有台湾其它县市无法比拟的地理优势。
  金门远离台湾本岛,却邻近大陆,并与厦门最近,两地最近距离大约2公里,在“两门”用望远镜互望对方,已成为一道温馨的风景。
  厦门市政协委员、市金门同胞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许伯钦介绍,厦金历史上同属于同安县,“金不离同,同不离金”,历史渊源深厚,长期形成了共同生活圈。上世纪初,厦金才结束了同属一县的历史,但共同生活圈仍在延续。
  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厦金生活圈才被迫中断,进入了数十年对峙期,“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这期间,金门的“军事”角色压抑了经济发展,商业萎缩,产业不振。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接下来几十年快速腾飞,一度领首“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金门与此无缘,金门大部分人员还是官兵、公务人员,金门经济发展被远远抛在台湾其他各县市后头。
  许伯钦认为,金门因为远离台湾岛,不易受台湾经济辐射,而必须利用厦门的地理优势,拓展大陆广阔腹地,连接大陆商机,才能迎来经济腾飞。
磁吸效应:厦门经济飞速发展
  金门“连接厦门”的冲动日趋强烈,除了厦门的地缘因素之外,厦门本身不断增强的 “磁吸效应”,也是重要原因。
  许伯钦称,目前金门人在厦门购置的住宅、店面有将近1万套,是金门民众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式,厦门一定程度上成了金门人的生活圈,越来越多金门人在节假日来厦购物、休闲。
  一些金门人感叹说,以前是从厦门望金门,现在是从金门望厦门。此语道出了两地经济发展的落差。在大陆改革开放后,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快速崛起,已成为颇具财力的现代化都市。而相隔两公里远的金门,由于不能有效连接厦门,在经济反差之间,只好“望海兴叹”。
  金马地区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曹原彰形象地说,单单一个黄金周假期,厦门的旅游商机就有几十亿元人民币,如果金门能分流其中一小部分商机,对于金门人来说也是不得了。
  许伯钦建言厦门应该创造条件,发挥好对金门的“磁吸效应”,共建厦金澎旅游圈,鼓励金门人来厦置业,推动厦门企业投资金门,使厦金关系更为密切。
  金门经济要想充分借力厦门,前提条件是改善厦金交通,水路上做大做强“小三通”,陆路上建厦金大桥,都成了金门人考虑的选项。
便捷交通:厦金生活圈的前提
  2001年厦金“小三通”起航,结束了几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状态,该航线客运量从第一年的2万多人次逐年增加,去年一年达到72万人次,7年载客超过260万人次。
  许伯钦称,“小三通”开通以来,台胞从金门中转的数量逐年增加,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健康发展,金门乡亲到厦门投资置业日渐火热,这些对金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6月19日,台当局全面开放台湾民众走“小三通”。8月24日,马英九在金门表示,希望福建地区以外的大陆居民,也能透过“小三通”到金马地区旅游。
  马英九同时表示,金门、厦门势必进一步形成共同生活圈,指示台湾“经建会”年底前要完成“金嶝大桥”的评估报告,他强调兴建“金嶝大桥”要以金门为主、对金门人有利,并考虑到厦门的发展计划。早在去年底,一些台商就筹组了 “财团法人金门和平大桥基金会”,盼促成金厦大桥尽早建成。
  与此同时,厦金“小三通”第二条航线即将在8月31日启用,单程只需半小时,若搭乘高速游船只需15分钟,时程较第一条航线大约缩短了一半。
  日前,厦门市金胞联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厦金构建共同生活圈”的议案,从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位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谈到了建设厦金大桥、做大做强“小三通”等改善交通的内容。
金厦特区:从经济到政治的延伸
  今年6月,金门县长李炷烽当面向马英九建言“从金门撤军以促观光”,改变台湾长期以来把金门作为战略前线的做法,推动金门的“两岸化”,实现其“金厦特区”构想。
  “金厦特区”构想源于今年4月份的一个台湾竞争力论坛。4月7日,台湾竞争力论坛宣称,要争取催生“金厦特区”,论坛成立了 “金厦特区组”做后续推动,小组召集人由台湾前 “立法委员”吴成典担任。
  吴成典表示,可以先让金门成为两岸谈判定点,两岸医师、律师与会计师互相执业;并成立金融特区,不必签署 “清算机制”,新台币与人民币在特区内自由存、兑、汇。钱流带动人流,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在吴成典的愿景中,金门与厦门如果搭桥相连,就会成为“海上双子城”。
  论坛秘书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彭锦鹏称,两岸共同市场非一朝一夕可达成,应逐步、稳定与渐进发展两岸关系,推动金厦特区是最好的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厦门对于金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影响力将向政治层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