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第二条环岛路鹭岛大道 破解 交通难 的又一坦途
- 发布时间:07-10 09:04
7月1号,在集美大桥建成通车的同时,鹭岛大道集美大桥至云顶南路段正式通车,厦门岛又多了一条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通过这条城市快速路,由集美大桥入岛的车辆可顺畅地进入仙岳路、吕岭路、莲前西路等岛内主干道。鹭岛大道全线通车后,从集美大桥到轮渡只需半个小时,“交通难”的状况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市民的出行也将更加便利。<br />
 
鹭岛大道是我市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被称为“第二条环岛路”,全长20多公里,北端与集美大桥相接,南端与演武大桥相连,线路经过五缘湾、五通、会展、黄厝、景州乐园、曾厝垵和厦大等七个片区,采用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全线路宽40米,主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辅道设计时速30公里。鹭岛大道最大特色是全程没有一个红绿灯,完全通过立交互通工程与东西向道路交汇,驾车可以“一通到底”,15分钟左右便可从厦门岛最南端直达最北端,比目前行走其他道路的时间要缩短一半以上。<br />
 
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宝贵:它(鹭岛大道)通了以后,主要是和我们的集美大桥相配合,也算是我们集美大桥的一个配套工程,这条路应该是极大地沟通我们两区 ,就是集美区和湖里区,包括我们的思明区,对缓解这一带的交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环岛北路五石路路口可以上鹭岛大道,而集美大桥更是直接对接鹭岛大道,鹭岛大道还与环岛北路、湖里大道、仙岳路、吕岭路、会展北路、会展南路、环湖里大道、县黄路、文曾路等城市快速路或主干道相连,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br />
 
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宝贵:这段路通车以后,将来是非常繁忙的一条路,这段路的特点是全线没有红绿灯,那这条路就是目前还有我们在仙岳路口 ,下穿仙岳路立交桥的这一段,还没有匝道上去 正在加紧做几个匝道,如果是这一段匝道通了以后,我们从集美大桥,极大地缓解我们机场附近整个这一片的交通.
 
鹭岛大道作为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可以缓解进出岛的交通压力,还将促进厦门岛东部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如果您细心观察鹭岛大道的走向,便会发现这条道路贯穿五缘湾、观音山和会展中心三个片区,而这三个大型生态型休闲商务区,将因这条道路的通车,将迅速集结人气,拉动厦门岛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br />
 
面对破解“交通难”的迫切性,鹭岛大道的建设坚持又好又快的原则,建设者克服各种困难,加大设备投入,运用新工艺,合理组织施工,确保鹭岛大道与集美大桥同时建成通车。<br />
 
据介绍,鹭岛大道建设分八段,分别由路桥集团、象屿集团、住宅集团和市公路局等五家单位承担建设任务。<br />
 
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宝贵: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间都是发扬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每一段道路应该说都是在精心地做,用心维护和环养, 那么这条道路体现出我们一个重要的特点,一个道路五个业主在做,实际上是五个业主在共同地进行比赛,应该说是比质量,比进度.<br />
 
鹭岛大道五缘湾段北接集美大桥,南连仙岳路,全长4.8公里,包括一座跨五缘湾内湾的天圆大桥、一座跨湖里大道和一座跨五缘湾环湾路的跨线桥、一座与仙岳路的半互通立交,总投资3.2亿元。负责五缘湾段项目的厦门路桥建设集团五缘湾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于用庆告诉记者,鹭岛大道五缘湾段项目是整个鹭岛大道的起点段落,也是五缘湾片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干道,是五缘湾开发首批开工建设的项目之一。<br />
 
五缘湾段项目在2006年初开工,分段施工,北段道路主体在2006年底建成,天圆大桥与五缘湾内湾段在2007年5月建成,最晚开工的是仙岳路的半互通立交,因房屋拆迁影响,曾一度停工,成了“卡脖子”路段,为了让鹭岛大道主线赶在7月1号与集美大桥同步通车,湖里区政府组织力量加快拆迁,确保施工单位如期完成施工任务。<br />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五缘湾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 于用庆:那么这条路也是五缘湾片区开发的纵贯南北的一个主要通道,这条路的建设也为五缘湾整个片区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下穿仙岳路立交的主线,通道全长80米、埋深12米,工程本身的施工难度和紧迫工期,使该节点成为整个项目的最大难点。<br />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五缘湾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 于用庆:整个通道应该说施工难度还是比较大,主体部分有八十米的长度,宽三十一米,最大的一个困难是:因为我们上面是仙岳路,然后接翔安隧道这一段,所以这个通道整个埋深比较深,埋深达十二米深,最深我们这个泵房位置深度达十六米,这一块又刚好在今年相对雨季比较集中的六月份来施工这个通道部分,所以当时的这个土方开挖,包括边坡的支护,包括通道本身混凝土的浇注,这个工期非常的短.
 
无论是集美大桥的通车,还是与之连接的鹭岛大道的建成,可以说是我们破解“交通难”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随着杏林大桥和翔安海底隧道建设的推进,厦门大交通的框架逐渐成形,面对机动车保有量和车流量的不断增加,破解“交通难”,除了扩展道路资源外,还要加强交通流向的组织和城市区域功能的定位。<br />
 
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宝贵:这个是我们破解交通难的第一项重要成果,是一个先期的成果,那么我们破解交通难,不单是从道路解决交通开始说,更重要的是从我们城市大交通这个理念上来说,那这一段是我们第一个阶段性成果,那下一步破解交通难,下一步还要有我们的薛岭大桥,还有我们疏港路高架,也就是说:从我们高速公路出来的口,五个口,一直到我们跨海的五个通道,连着我们岛内的五条骨干道路,这个就是我们破解交通难的一个大的框架,同时在破解交通难的过程当中,还有我们的从管理的这个角度上,从调度这个角度上,来全面地进行考虑.<br />
 
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梁鹭生说,随着我市进出岛通道不断增加,岛内中心城区的主干道路网交通量也在呈继续上升的趋势。面对巨大的交通压力,最关键的是城市定位要前瞻性地提前谋划好,更加注意区域功能设置的科学性。<br />
 
市交警支队支队长 梁鹭生:应该讲我们提前做好这么几方面的打算:一个就是湖滨北路、湖滨南路、包括现在BRT即将完成投入使用的厦禾路、以及鹭江道、嘉禾路, 那么这几条主干道上来讲,应该讲道路的资源基本上是能够开发的都开发了,那么没有更多的空间的潜力可挖,但是呢,它车流量上来讲呢?大部分的车流是往这块集中,还是比较明显,那么根据这块上来讲,我们就要有这种预测,对这个整个区域上交通上,能够做几种的,一个是引导式,让它更加的合理或者科学,均匀的交通的分布.比如说从功能的开发建设上来讲,从规划的前提,那么就要考虑这个,对这个片区上来讲,建设上来讲,就要考虑密度的问题,功能的开发带来的是交通源,这个量的大小上来讲,就要考虑要有所限制,那么这样子它的交通量就不会往一个区域里面过于集中.
 
破解“交通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要把握道路的建设、交通的管理以及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这三个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在大手笔实施路桥建设的同时,科学管理和组织交通流向,提高驾驶人员和行人的文明素质,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加强,预计2009年底至2010年初,厦门的交通状况将得到全面改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