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集美大桥——厦门交通史上又一座丰碑
- 发布时间:07-01 09:20
集美大桥的建设速度,创下了全国同类型桥梁之最。它的建成,是厦门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厦门交通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每天车流量2500辆的厦门海堤,到九十年代设计每天车流量25000辆的厦门大桥,几乎每一条出海通道的设计在当时都是超前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流物流的快速增长,超前的设计标准很快就成了制约交通的“瓶颈”。2006年12月20日,集美大桥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半的紧张施工,集美大桥建成,建设速度创造全国同类型大桥之最。<br />
厦门市交通委主任 林金平:这座桥怎么说也得三年工期,一年半建成,可以说速度是很快的,而且质量又很好,我们厦门跨越式发展,这座桥的建设可以说是又好又快的典范工程。<br />
从厦门海堤到厦门大桥,时间跨越了36年,从厦门大桥到海沧大桥,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而今天,就在集美大桥建设的同时,翔安隧道、杏林大桥也在施工,这样的规模,这样的速度,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快速进步的最好证明。伴随着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的陆续建成,今后将有“四桥一隧”五个大通道进出厦门岛,厦门对外交通的路网结构将得到极大地补充和完善。<br />
一桥飞架浔江海域,它的通车,模糊了岛内岛外的地理界限,拉近了岛内岛外的心理距离。按照60公里的时速,通过集美大桥只需要8分钟左右,从会展中心驱车,到集美的嘉庚体育馆,只要20分钟。站在大桥位于集美的这一端,集美区区长倪超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br />
集美区区长 倪超:一直盼着7月1号的到来,交通便捷了以后,我们在厦门市交通的位置,包括经济社会的这种作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会更加的凸显,岛内向岛外的产业转移,城市化的进程,我的感觉,首先辐射到集美。<br />
集美大桥:拉近岛内外距离 厦门“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集美大桥“7.1”通车,最开心的恐怕要属落户集美、同安、翔安一带的企业了,集美大桥每天8万辆的通行能力,将大大改善目前厦门大桥拥堵的状况,让岛内岛外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产业分工更加明确。与此同时,集美大桥的建成通车也将大大增强厦门港后方的集疏运能力,让厦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更好地服务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br />
美润公司是2006年底落户同安工业集中区的民营企业,它的产品就是现在大行其道的无纺布袋,美润一年大约有300多个货柜出口,换句话说,它几乎每天都有一辆满载出口货物的货柜车经同集路、厦门大桥,前往岛内的东渡港区。<br />
厦门美润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翔:最长的要3个小时,正常的1到1个半小时。/除了司机的抱怨,我们成本部分也会有一些影响。<br />
不仅货物的运输成本上升,员工进岛内办个事情或者接送客户,都得提前一两个小时出门,什么时候进出岛的路不再这么难走,成了美润,还有许许多多岛外工业企业共同的愿望。<br />
在厦门本岛,桥吊林立的集装箱码头也盼着集美大桥早日通车的这一天。厦门港的发展起步于东渡港区,即便现在,东渡港区仍然占据整个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一半以上。近一两年,码头方面明显地感到,后方集疏运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港口货物吞吐的发展速度。因为厦门大桥的拥堵,闽南金三角一带有不少货主舍弃了厦门港,选择泉州、福州港甚至省外的港口,一些走内贸航线的货物尤其如此。<br />
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许旭波:那随着7月1日集美大桥的通车,我相信它会为我们厦门港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它对改善我们厦门港集疏运的条件,是有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泉州漳州甚至莆田三明这一带的进出口企业,通过厦门港的货物,不管是从时间成本还是整个运输成本,都会有很大的改善。<br />
长期从事本地经济研究的人士注意到,近年来,厦门岛内岛外的发展各有侧重,形成了明确的产业分工。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汇聚到岛外的各个工业集中区,而岛内,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双向8车道的集美大桥通车,将极大地改善岛内岛外的通行能力,拉近了岛内岛外的距离,也加快了产业的互动,人员的交流。<br />
厦门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戴松若:各个功能区通过交通有形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形成了工业区和港区的互动,工业和服务业的互动,也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br />
相关人士认为,随着集美大桥的通车,厦门作为海西龙头,辐射和服务整个经济区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厦门的港口物流、商贸批发、金融保险、旅游会展这些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着眼于厦门本地,更是服务于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桥的通车,带来交通的便捷,将把厦门与周边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br />
厦门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戴松若:更远地区的城市包括泉州漳州,就能够更好地来利用我们的资源,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我们13地市的合作和5地市的合作,实现我们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一个作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