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经济潜力带动 外资仍热捧中国高端写字楼?
- 发布时间:06-10 08:58
  尽管去年中国针对外资投资房地产做出了严格限制,却未能阻挡外资的投资热情<br />
本报记者 祝慧
“这里东临CBD,西接王府井,北达东直门,南抵建国门,无论是对跨国企业还是对国内大企业来说,都是个相当不错的办公选址地。”汉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处北京东二环的东四十条地理位置优越。<br />
短短两三年时间,被规划为“交通商务带”的东二环,已经被众多人看作是与CBD、金融街、<span >中关村传统三大商圈并称的京城第四商圈。然而,这里高品质的写字楼项目却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日前,一个国际商务综合体——第五广场横空出世,该项目刚一推出就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达到了50%的入驻率。<br />
经济潜力带动高需求<br />
随着金融业的放开,加之中国市场的发展被一致看好,多数总部在京的金融服务类企业都已表示出招兵买马的强烈意愿。普华永道一位首席合伙人就曾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五年内,将中国员工的数量从6000人左右增至一万人以上。与此同时,对于写字楼的需求面积也越来越大。<br />
而金融街、CBD相对空间有限,位置优越的东二环开始被关注。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中国物流巨头中铁物资,中国旅游业巨头中青旅,中国通讯业巨头北京移动和北京电信,中国保险业巨头北京人寿保险等悉数入驻北京东二环,更是让该地区变得炙手可热。<br />
不久前,东二环交通商务区被北京市政府正式定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与金融街和CBD等商圈共同构成北京“金融中心”的九大金融功能区,此举更是刺激了众多金融机构和高端企业挤进东二环的愿望。<br />
高端写字楼受青睐
可是,从目前来看,北京东二环真正达到国际甲级智能化标准的项目还十分缺乏,能够满足高端企业使用需求的顶级写字楼存量比较有限,在高端市场的强烈需求驱动下,东二环甲级写字楼仍然抢手。<br />
据专家预测,2008年,区域内办公物业商业面积总供应量将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甲级写字楼的面积可达到15万-1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第五广场、新保利大厦以及北京中汇广场等。<br />
“现在,包括<span >中国银行、阿斯利康等国内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已经和我们签约。这些公司看重的就是整个写字楼的综合素质。”作为第五广场的投资方之一和最大股东,任荣告诉记者,第五广场无论从设计、建造以及物业管理方面看,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br />
全球领先的跨国制药企业阿斯利康的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吴浣苓强调,他们之所以选择第五广场,不仅青睐其顶尖的商务气质、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一流的物业管理;更为注重的是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将绿色环保、人文关怀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br />
“从公司及员工的双重利益出发,我们认为员工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将十分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第五广场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获得2007央视经济年度人物称号的中国博奇环保科技公司总裁白云峰表示。<br />
外资渗透<br />
“从2006年开始,汉威资本就在考察这个项目,直到去年9月,才基本达成协议。”任荣透露,汉威资本的收购竞争对手至少有四家,均为国际机构投资者。据任荣介绍,汉威资本超过80%的股本金来自国际资本,剩余的来自华润集团和英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利宝国际。<br />
尽管去年中国针对外资投资房地产做出了严格限制,却没能阻挡住外资的投资热情,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依然看好。<br />
“未来五年,任何国家的房地产回报可能都不如中国。不是说中国的潜力有多大,而是因为中国是个很稳健的市场。”任荣坦言,包括汉威资本在内的外资投资者对于中国未来15年的投资前景都非常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有接近10亿美元的股本金投资内地,而股本金还会不断扩张。<br />
在接受采访中,任荣反复强调“稳健”,而这实际上也是很多外资的共同兴趣点。稳健的中国市场让外资的热情并没有因为“限外令”而遭到打压。<br />
同时,不断出现的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据媒体报道,6月5日,全球资产管理巨头黑石集团出手中国房地产市场,以11亿元买下上海的一个商业项目。此外,德勤服务的一个客户近日也刚刚在海南投资16亿元买地,而整个项目投资约在50亿元人民币。<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