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今起施行
- 发布时间:03-08 14:03
厦门是中国最早布局发展会展业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培育,会展业已成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环境和发展成效得到国内外会展业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结合厦门实际,促进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通过立法赋能,有力推动厦门市国际会展名城建设。
作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会展业在高端产品展示交易、高端技术交流合作、高端要素融合互动以及高端服务业态发展等方面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备受关注,已成为城市提升区域带动力和综合实力的重点领域。推进会展业立法,对大力促进厦门市会展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地方特色
固化成熟经验
会展业,已是厦门一张靓丽名片。这些年,厦门多次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议目的地城市”等荣誉称号,还成功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G20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等多场高端大型国际会议及投洽会、石材展、工博会、佛事展、文博会等各具特色的大型经贸专业展览。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黄嵘 摄)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会展目的地,厦门市会展要素日臻成熟,会展环境和发展成效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陈永茂直言,但是,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厦门市会展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产业融合度不高、缺乏高端专业人才等,“《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市委精神,消除会展业发展障碍,促进和保障我市会展业健康发展,加速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郭晓芳说,最终出台的这部《条例》,围绕厦门市会展业发展亮点和城市产业发展特点,突出了厦门地方特色,固化了过去多年我市在会展业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成熟经验,适应我市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厦门市是对台工作的前沿城市,两岸特色展会较多,为突出会展业两岸特色,《条例》还设置了两岸会展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条款。比如,发挥厦门工业博览会(台交会)以及其他重大涉台交流合作平台优势,积极推动两岸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平板显示、计算机、软件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行业交流合作。
2019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会场。市商务局(会展局) 供图
《条例》还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厦门市会展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寻找突破口,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比如,《条例》简化了会展活动的安全许可程序,明确会展活动面向社会公众且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1000人以下依法不需要申请安全许可的,举办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活动举办前向公安机关告知会展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内容以及组织方式。
厘清政府职责
强化政策支持
会展业具有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高度汇集的特征,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促进会展业发展,符合推动厦门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因此,厘清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立法的重点和难点。
职责方面,横向上,规定市政府建立会展业议事协调机制,协调会展业发展以及会展活动的重大事项。纵向上,明确市、区两级政府,会展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同时,细化了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会展业发展提供的具体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此外,《条例》加强了规划引领,规定市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育,明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政策措施,培育和引进大型会展企业,鼓励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会展业;加强国际化培育,支持境外机构依照规定独立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会活动,鼓励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建立海外联络机构和营销网络参与国际竞争;明确市政府和各部门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职责,规定市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协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组织行业会展活动,各部门应当推动优势产业、重点产业与会展业融合发展,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支持配合举办行业会展活动,带动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和培育;建立重大会展活动综合保障机制,保障会展活动正常进行。
资金服务人才
全方位保障支持
如何进一步做强会展产业品牌、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条例》从资金、服务、人才等多方面着手,全方位多举措加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是提升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条例》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从三方面加强资金保障。
《条例》明确市政府应安排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会展举办、品牌会展引进与培育、会展业与相关产业联动、会展业宣传推广、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条例》鼓励社会化,支持社会资本设立面向会展业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本地会展业且符合相关要求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政府设立的市产业引导基金予以支持。
《条例》加大会展招商奖励力度,规定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会展招商奖励政策,按照规定对引进知名会展企业和重大会展活动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服务方面,《条例》从知识产权保护、会展活动安全许可、通关便利、停车保障等方面强化保障。比如,完善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定举办单位依法做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大会展活动举办单位应在会展现场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配合、协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提供通关便利和停车便利等,规定会展活动期间,场馆配套停车泊位不足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会展场馆周边合理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条例》参考其他省市相关规定,结合厦门市实际,加强了人才保障。规定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会展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制定会展业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结合会展业发展需求,设置会展业相关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会展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培养会展业专门人才。鼓励举办单位、场馆单位和会展服务单位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紧缺会展人才,所产生的中介费、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按照规定在成本费用列支。
第十九届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现场。市商务局(会展局) 供图
【相关新闻】
六大维度 打造厦门会展新高地
市商务局(会展局)积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落实落细
《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厦门会展业在依法治市环境下进入更加规范、更加有序的新时代。
为会展业赋能,是这次立法的关键,《条例》共5章41条,着眼于促进厦门市会展业的整体发展,着力于产业赋能,着重突出服务保障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我市的“两高”优势,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办展办会力量,高标准建设“中国会展典范城市”“国际会展名城”。
新条例施行后,厦门市将如何具体落实?厦门市会展业又将从哪些方面取得突破?本文通过六大维度为您解读厦门市打造会展新高地的路线图。
统筹规划
提升城市会展竞争力
厦门是中国最早布局发展会展业的城市之一,会展业已经成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
市商务局(会展局)表示,《条例》施行后将通过积极推动提升厦门市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水平,做好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搭建相关常设性服务机制,制定专项政策,给予引荐人奖励、开设产业投资基金等措施,提升展会平台专业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我市会展业发展擘画蓝图,开创会展业发展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厦门市较高的会展业市场化程度,厦门市将通过引导、服务、保障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以推动、鼓励、倡导、扶持等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升城市会展竞争力。
2020年9月8日,厦洽会现场人头攒动。(资料图 黄嵘 摄)
产业会展
形成会展新经济生态圈
“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为更好地发挥会展业对产业的黏合、催化作用,带动城市经济全方位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等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条例》设置产业融合条款,将进一步发挥本市乃至本省产业优势,凸显专业会展特色,实现会展赋能联动发展,借助专业会展平台进行投资环境和政策推介、招商引资,开展资源和项目对接,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服务厦门市经济发展大局。
厦门市将继续以“产业+会展”融合发展为导向,结合优势产业,多方合力广拓资源,大力发展自主IP(知识产权)和引进PCO(专业会议公司)、PEO(专业展览公司)等主体,积极引进和策划会展活动,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彰显“厦门元素”“厦门品牌”的品牌项目,推进产业会展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形象的“传播器”、城市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发展的会展新经济生态圈。
厦门市将继续通过九八投洽会、厦门工博会、中国电影金鸡奖、石材展、佛事展、文博会等大型展会平台,采取“展中展”“会中展”等模式, 孵化培育新的专业中小型展会,培育出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影响力大的特色展会项目。
国际交流
开拓会展业国际“朋友圈”
会展业国际化的步伐是与时俱进、常化常新的过程。《条例》施行后,厦门市将继续积极开展全球化立体式营销推广,通过国际性会展活动、线上会议等社交平台方式开展会展业国际营销工作,努力开拓会展业国际“朋友圈”。
参加“九八”厦洽会的外国嘉宾露出喜悦笑容。(郑晓东 摄)
接下来,厦门市将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和会展活动,支持境外机构依照规定独立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会活动。
同时鼓励本地会展企业、品牌项目走出国门,拓展国际业务。加强与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法兰克福展览集团、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克拉里昂会展集团等境外大型会展企业对接,考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在厦门市设立会展主体或合作机构,开展会展项目运营;同时争取引进境外品牌会展项目,提升厦门市会展品牌影响力。
两岸融合
放宽台商台企自主办展会条件
“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厦门市是两岸交流的排头兵,涉台特色会展活动密集,两岸会展业交流频繁。去年7月举办的2020厦门工博会(台交会)吸引了600多家两岸机电企业参展。为突出两岸特色,《条例》特设两岸交流条款,市商务局(会展局)表示,今后厦门市将发挥厦门工博会(台交会)以及其他重大涉台交流合作平台优势,积极推动两岸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平板显示、计算机、软件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行业交流合作。同时,厦门市将放宽台商台企在厦门市自主办展办会的条件,会展人才将可以享受同等人才待遇。
智慧会展
“云上投洽会”线上线下融合
智能化发展是会展业发展必然趋势,智慧会展的发展便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特征。去年,厦门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对已建设并运营十年的“网上投洽会”进行全面升级,开启“云上投洽会”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同时,大力推动石材展、佛事展、茶博会、厨卫展等各展览主办机构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条例》施行后,厦门我市将鼓励举办单位、场馆单位、会展服务单位和行业组织开展网上会展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数字赋能,通过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发展新兴会展业态。
厦门市还将继续推进完善会展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会展信息化步伐,满足来厦办展办会机构的相关需求。
营商环境
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将更大地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会展城市竞争力。
针对会展企业诉求的主要痛点和难点,《条例》进行了制度优化设计,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行业发展以及重大活动事项,加强服务及保障。其中的优化服务、通关便利等条款,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提升公安、消防、卫健等相关部门协同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节约执法成本的同时适度增加中小型会展活动举办的灵活性,提升服务效能。接下来,厦门市会展业标准化和信用体系建设也将持续推进。
【链接】
厦门市会展业复苏成效显著
2020年实现经济效益超176亿元
市委市政府对会展业发展高度重视,将会展旅游业列为重点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厦门市大型会展运作能力显著提升,综合效益和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品牌会展亮点突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会展主体加快培育,产业链进一步打造;会展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合作逐步深化,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展,为实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近年来,厦门会展业与优势产业集群加深融合、互促发展,不断推动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速增效。去年以来,厦门市会展业积极拥抱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新机遇,实现从一度暂停到全面复苏。
数据显示,2020年,厦门市成功举办了厦洽会、海峡论坛、工博会等113个大型展览活动,举办规模以上会议3289场,实现经济效益达176.94亿元。成功引进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教育装备展等品牌项目,会展业复苏明显,优于全国大部分会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