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看房企如何玩转“互联网+房地产”
- 发布时间:02-01 14:06
看万科、SOHO中国、万达、绿地如何玩转“互联网+房地产”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 ”后, “互联网+”这个概念的风行,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转型互联网或者注入互联网基因,越来越多的房企也迅速开始了拥抱互联网,开始摸索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
当“互联网+”战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房地产行业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最大优势在于个性化和用户体验,在于用户交流中对产品不断进行完善。而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互联网思维能带来全新的运营思路,对房企的品牌推广和后续服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拥抱互联网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趋势以及新出路。
其实在互联网成为潮流之前很多具有先见之明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实践,当“互联网+”成为热词后,更让这些房地产企业确定了“互联网+房地产”的发展道路。冯仑、王石、潘石屹、任志强、王健林都在微博,论坛和各类高端峰会上不断提出互联网对地产行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那“互联网+房地产”究竟该怎么玩?
万科
万科不声不响的开发了一款O2O的APP,叫做住这儿,打算解决互联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了解“住这儿”的整体框架十分封闭,主要用户为万科业主、住户群体,通过“住这儿”打造物业服务、社区交流与商圈服务平台的O2O闭环商业。
万科物业正式发布“住这儿”手机APP之后,上海、广州、成都、天津与南京5城的物业招标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SOHO中国
年会上潘石屹宣布SOHO中国从2015年开始就不再是一家传统的房地产公司,而是转型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SOHO中国的互联网产品SOHO,而SOHO 3Q是典型的O2O产品。3Q正式浮出水面,定位为O2O模式的办公产品短期线上租赁平台,目前SOHO 3Q短租项目处于运行中的仅有两个。
鉴于3Q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效如何还有待商榷。而且,寄希望于以占比7%的租金收入,来平衡甚至扭转利润下滑5成的局面,SOHO中国转向“租售并举”,也前途未卜。
万达
万达的王健林毁了与马云的亿元赌约,抛弃了前期的思路,联手百度腾讯鼓捣起了电商。
万达电商成立仅4个月,估值已翻了4倍,达200亿元,创造新创立电商公司的估值纪录,目前,万达集团已将电子商务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充分显示市场对万达电商的高度认可。
“腾百万”作为中国线上、线下三巨头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本身就充满想象力,很多人也非常看好他们在020领域的尝试。
绿地
绿地集团GClub全球会员平台2015年2月12日成立。这是绿地集团“触网”的又一新动作。
绿地GClub全球会员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智慧通讯社,GClub平台将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对绿地旗下产业、产品、客户进行整合。2015上半年,集团将力争实现百万数量级的平台会员,并将GClub平台覆盖消费、酒店、汽车等业务板块。在年底前,力争实现航空、银行、医疗等板块的会员服务功能。
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房地产开始衰退,开发商们的眼光有志一同的转向了互联网。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地产”至今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是章程。
究竟怎样才能将互联网这块奶酪吃到嘴里?那么这些大佬们是用怎样“+”的呢?成了了开发商们集体考虑的问题。
地产商的自我颠覆
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参加房地产行业论坛时表示,传统房企是以追求“土地&rdquo 为本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开发模式是从买地开始到销售入帐为止的线性开发模式。因为要快,要规模,所以大量的产品复制,鲜有创新,最终进入到只有“价格门槛”的竞争红海。
而移动互联思维中最根本的价值所在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归根到底是关于运营“人”的思维,关于人的看得见的“需求”,看不见的“人性”,商业的本质就是满足显性需求,释放深层人性,创造全新价值。
所以传统房企思维向移动互联思维转变就意味着一场关于“开发”的新变革,一个地产商的自我颠覆。
怎么样“+”
在“衣,食,住,行”四大人类绝对刚需的传统行业中,除了“住”“住”的房地产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成功触网企业,都已经诞生出众多获益于移动互联的企业。
互联网大发展产生了全新的消费模式:线下体验,线上购买。能够纳入这种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的商品一定是标准品。产品因为品牌、型号确定到那里买都一样,那么网购的低成本优势就成了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不是标准品,房子——哪怕是同一栋房子,朝向、户型、楼层、面积都不同,使用价值也大不一样,所以直接做网购很难。
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要具化到产品上,以用户为中心,让产品从差异化走向极致化,成为自己的宣传媒介,自我说话。找到准确的结合了路径,再统一企业与互联网产业机会的识别标准,于线上与线下的转化方法,就能完成“互联网+房产”转化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