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5年后或成特大城市 总体规划草案批前公示结束
- 发布时间:03-10 09:15
“感觉终于不再是小渔村了。”上月初,“厦门在2020年将成为特大城市”的消息在厦门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一个厦门本地年轻人转发消息后如是说道。
2月28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批前公示阶段,目前已提交到住建部,将由该部提交到国务院审批。在这份规划里,明确提出了“2020年,厦门市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根据通知,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按照此标准,到2020年,厦门将步入“特大城市”行列。
大城市梦 触动不少人的神经
“厦门是副省级城市,拥有相应的财政、人事方面的权力,成为特大城市之后,在财政、投资、人才等方面所享受的优惠还会更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
“所谓的特大城市,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成为它,而是当厦门城市发展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时,我们界定它是特大城市,目的在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的配套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国家对很多基础设施有特殊要求,比如地铁,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允许建。”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希望纠正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观念,“特大城市不是建设的目标,而是面对人口可能达到500万的现实,针对现实,我们如何把城市建设好,包括在城市布局、服务、道路市政设施建设上提出新的要求。”
尽管如此,“特大城市”4个字还是触碰到了不少人的神经。有高中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每每听到很多人谈论他们多向往北上广时,我都很希望有一天大家口中的大城市,包括我们的厦门。”在这个学生的眼中,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开阔的视野。而在另一名年轻人看来,成为“特大城市”将意味着厦门成为一线城市,“听父辈们说起以前的老厦门就是个小渔村,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感觉,但厦门也就是个二线城市,要赶上一线城市至少还需要10年”。
“规划的力度是很大的,非常振奋人心。”厦门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林荫新是支持厦门“往大了发展”的。“该大的还是要大,没有总量做基数,城市展不开。深圳原来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么大了。厦门的发展要适当顺其自然,然后再去引导。”在他看来,厦门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条件:厦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外来人口多,而且拥有国际性思路,历史上就有对外交流的传统,而且“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500万人口 可能不需要等5年
按照旧的城市规模分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就是特大城市,厦门早已在列。而去年11月新标准出台后,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4》各地2013年末城区常住人口数据,300万人口级别的福州、厦门均为现在的Ⅰ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100万的泉州、莆田则为Ⅱ型大城市。
那么,到2020年,厦门人口能达到500万吗?厦门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所研究生导师郑启五看完规划后提出疑问:“厦门公布的2013年年底人口是373万,2012年至2013年,厦门增加常住人口6万。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人口将增加127万,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100多万人口如何增长起来?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而一位从事多年城市规划的人士则认为:“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人口数字有不同的统计标准,到2020年厦门人口达到500万完全不是难事。”
据了解,厦门在人口统计上有3个数据,一是统计局用于官方对外公布的数据,二是计生委用于计生工作的数据,三是公安局用于社会管理的数据。根据一组以上3个部门分别统计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分别是367万、410万-430万、480万-510万。
在陆引看来,厦门能够发展到特大城市有其自身发展的背景:“早期特区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厦门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而长期的积淀又使得厦门有足够的吸引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不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靠机械增长,也就是外来人口的涌入,照目前来看,厦门可能不需要等到2020年,人口就已经达到500万了。”
城市扩容 岛外发展前景看好
厦门岛面积很小,算上鼓浪屿一共131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岛组团人口为200万人。而根据《厦门经济年鉴2014》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厦门岛思明、湖里二区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95.9万人。事实上,早在2013年,就有厦门本地媒体报道厦门本岛人口密度堪比香港。
“显然本岛已经没有空间承载特大城市新的功能,迫切需要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培育超越本岛功能层级和规模的新中心。”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子张在他的一篇论文《厦门本岛开发失控的成因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写到。何子张认为,近年来,厦门本岛的土地开发速度快、强度高,已趋于饱和,人口增长加速,导致了环境品质下降,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厦门的需求是要发展,但厦门岛要严格控制发展,厦门岛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林荫新说,岛外4区则要好好规划。不过,他也坦言,岛外公共服务的配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包括文体设施、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规划等。
丁长发也认为,社会发展是必然的过程,相应的人口、产业集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规划跟进了,医院、学校都投进去,产业规划完善了,经济社会自然会发展起来。“以前岛内所有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思明区,后来慢慢地湖里发展起来了,岛外也同样如此。”
“海沧是开发得比较早的,1989年就被批准成立海沧台商投资区,不管是公共服务配套,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已基本赶上岛内。”至于岛外的集美新城、翔安新城,林荫新也很看好:“集美新城的城市面貌已经起来了,杏林湾的CBD营运中心,岛外第一高楼都在集美,集美的文化教育基础也很好;翔安目前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市级行政中心,同时还有在建的年吞吐量5000万人以上的国际机场,厦大翔安校区也在那,拥有高新科技园区,加上地铁线路的规划,翔安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而4个新城中,在林荫新看来,唯独同安区相对落后,“今后可能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农家乐之类,但经济总量不会太大”。
携手共进 厦门发展辐射周边
丁长发说:“经济学上有个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目前为止,厦门还是把周边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都吸收到厦门来,当这些效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能够扩散出去,辐射周边城市。&rdquo 林荫新也说,如交通方面,海上和陆上都从厦门出发形成扇形辐射,交通的辐射必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规划学上有个词叫‘城市首位度’,反映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如果厦门作为首位城市,发展越快越大,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力度、影响也越大。”陆引说。“不过,不是要凸显厦门的首位度,而是周边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分工方面应该同步携手,从区域发展角度思考城市带,站在区域的角度审视厦门城市发展,这对福建乃至海峡西岸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但即便如此,丁长发并不看好厦门未来能发展成为更大的城市,更“不可能比得上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整个福建可以说是最好的,所以会吸引省内的人进来;厦门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一部分省外的人,这些可能会让城市人口发展到四五百万。但是到那个时候,厦门没有相应的产业,没有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房价却涨得厉害,反过来会抑制厦门继续发展的动力或源泉。”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部分内容)
城市规模
常住人口规模5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万),分布于5大城市组团,全市城市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厦门岛组团: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海沧组团: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2平方公里。
集美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同安组团: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
翔安组团: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
城市交通
到2020年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网络框架,线网规模约195公里。
1号线(厦门岛——厦门北站)
2号线(厦门岛——海沧)
3号线(厦门岛——翔安——厦门新机场)
6号线(厦门岛——翔安——同安)
机场快线(厦门新机场——翔安——同安——厦门北站)
13条跨海通道:8条机动车跨海通道、4条轨道跨海通道、1条二者共用跨海通道。另预留2条市际跨海通道。
(注:除已知的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外,新增了6号线和机场快线,但4号线并未在《规划》中看到。)
文化中心
4个市级文化中心分别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
相关链接
城市大小有标准
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照《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目前,符合新标准的6座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10个特大城市:武汉、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