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慢行道难产 两年前明确建设至今难觅踪迹
- 发布时间:08-08 08:48
  汽车、汽车,到处是汽车;人、自行车,却常常“无路可走”。
昨日,一位读者在建言“美丽厦门”时,如此呼吁:厦门至今连一条像样的自行车通道都没有,人行道也不断被挤压,希望将来的“美丽厦门”,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
为此,导报记者昨日走访调查注意到,在道路不断为汽车交通腾空间的同时,城市的“慢行”空间不断被侵蚀,这使得不少市民抱怨在厦门“慢行”越来越难、越来越险。
与此同时,两年前就已经明确要启动的厦门慢行交通系统,至今依旧阻力重重。
调查
“路权”被侵蚀 想“慢行”很难很险
办公室楼下(位于鹭江道的“财富中心)地下车库就专设自行车停车位,还有淋浴间,但喜欢自行车运动的叶女士,现在“不敢”骑自行车上班。
“一次差点被公交车撞上,一次撞上行人。”叶女士说,自己所居住的大学路一带,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挺多的,但沿线没有任何可供自行车出行的空间,于是要么和机动车“抢道”,要么和行人“抢道”。
而即便是人行通道,有的已划成了车位,有的被违章停车挤占,路线也总是被打断。
昨日,导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大学路、鹭江道、厦禾路、金尚路、吕岭路、莲前路,在这些路段,行人、自行车“无路可走”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大学路一菜市场门口,一阿伯骑自行车来买菜,车子刚停下,一辆公交车就停在他身边,几乎擦肩而过;
在厦禾路上,由于没有自行车道,很多自行车要么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要么骑上人行道,沿路不停按车铃;
在金尚路与仙岳路交叉口,一自行车加速过马路,一辆运水泥货车加速左拐,让人吓出一身冷汗;由于金尚路人行道上车辆违章停放现象严重,一些路人只能来回绕车步行;
在吕岭路往软件园方向,不少人骑车上班,即便沿路边走,但在汽车车流、电动车等夹击下,行驶节奏也常被打乱。
其实,在普遍为汽车交通腾出空间的背景下,类似上述这样的行人、自行车的“慢行难”,已是岛内“通病”。
  追问
方案早定 慢行系统为何阻力重重
其实,为步行建人行步道、为骑行建自行车道的“蓝图”,厦门早就确定。
导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3月,厦门就明确相关方案,厦门将选择部分片区规划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等慢行交通系统,此后,厦门市规划局再次明确,新建道路都要配建自行车道。
但两年多过去了,为何这些“蓝图”至今难觅踪迹?
一是理念。一有关人士表示,直到现在,挤压城市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为汽车交通腾出空间”的观念仍甚为流行。
二是路权归还难。汽车量太大,主车道和辅道都被机动车占领了,路边停车位也在不断挤压辅道空间,汽车违章停靠甚至占领了人行道。而在城市越来越堵的背景下,这些被夺走的路权,要让出来很难。
一个例子可以佐证“路权”争夺的激烈。厦门曾对厦禾路和湖滨北路进行改造,通过抬高路缘石、设置路障石来阻碍汽车“爬”上人行道。改造完,人行道通畅多了。但另外一种声音也出来了,“这浪费了太多路边停车位”。
此外,由于慢行系统迟迟未建,步行和自行车这种低碳的出行方式不断被弱化。
导报记者注意到,厦门今年再次明确,力争在岛内建成8条互通的慢行线,形成一个供市民低碳穿行厦门岛的绿色慢行系统。但至于何时动工,仍不得而知。
专家声音
美丽厦门要“慢”下来
被称为最适合“慢”下来的厦门,慢行却越来越难。在城市越来越堵的背景下,“慢行”是不少市民的期待。
而其实,不仅普通市民,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铨铭,也有这样的一个美丽“慢行梦”。
尽管城市空间越来越有限,建设慢行系统困难也越来越多,但王总工认为,把步行、自行车交通融入整体的交通体系,让没有车的居民通过步行、骑车和有效的公共交通往返于城市中,这是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厦门的城市交通规划出行,是以“汽车为本”的思路,这使得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空间被不断缩减,一些本应作为自行车道或步行道的辅道也被用作机动车道,在一些路段,步行道也被侵占。
对此,王总工说,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重新分配路权,将原本应作为自行车道或步行道的辅道重新改造,在原先四五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或辅道上留出2米左右的空间,作为自行车道。同时,强化人行道设施,通过设立障碍物禁止车辆停放。同时,在岛内的新片区建设,尤其是岛外的新城建设,一开始就将慢行系统融入整体的交通出行系统。
对于未来的“美丽厦门”,王总工有自己的交通梦:找到城市交通“疏”和“堵”的平衡点,进一步凸显公共交通。用地铁连接各个重要节点,让快速公交在核心干道畅行,由普通公交分流。同时,将慢行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在城市建设步行、骑行通道,在各个交通枢纽点和学校、社区等聚点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市民可在搭乘地铁或公交后,转骑公共自行车到达目的地。
  “美丽”建言
90后骑行族小陈:世上本有路,但骑着骑着就断开了,很少有可以顺畅骑行的路,纠结呀。
张老师:人家纽约、北京这么大的城市,都搞自行车道,厦门为何就不可以?
读者林先生:同安官浔溪非常臭,和臭水沟一样,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整治。
读者肖伟:海湾公园和污水处理厂上空、从海沧过来的高压线,严重影响“美丽厦门”,建议尽快从“空中”进入“地下”。
读者SCREWS:有如下建议仅供参考。(1)岛外城市主干道旁边尽量多规划新区,比如同集路,两边工厂太多,影响美观。(2)岛外河流太脏,又没水,建议早动手整治。(3)岛外的士不规范,建议早日与岛内接轨。(4)建议对污染企业实行集中规划管理,不要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影响空气。
(5)建议厦门设立环东海域新区,有利于统一规划管理这个最大的岛外土地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