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新建保障房将全部建在岛外 跨岛公交票价要优惠
- 发布时间:07-18 08:34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不仅仅是一栋栋新居,更是幸福家园的组成部分。本报今日起开通专栏,通过系列报道向您介绍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的最新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成绩回顾】
自2006年启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以来,市本级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22个,约5.2万套/间,其中岛内10个项目(1.78万套/间),岛外12个项目(3.42万套/间)。截至目前,已竣工保障性住房项目15个,2.57万套,其中岛内8个项目1.35万套,岛外7个项目1.22万套。
【最新进展】
2013年1月-6月,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9487套,占年度建设任务(10991套)的86.32%;基本建成7259套,占年度基本建成任务(10000套)的72.59%。1月-6月,累计完成投资16.0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7.67%。
【在建项目】
洋唐居住区
项目位于翔安大道以东,城场路以北,规划面积约62.0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拟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共11000套(间)。项目A09、B05地块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B02、B04地块正进行装修工程及室外工程施工,A11地块处于主体施工阶段,A02、03、04、07地块进入收尾阶段,B13地块正进行桩基工程施工。
高林居住区
项目位于湖里区高林村,二期项目1号地块Ⅶ标单体工程通过初验,3号地块Ⅳ标、3号地块Ⅴ标及林边小学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幼儿园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
翔安东方新城二期
项目位于翔安区新店镇,规划建设16幢18层的保障性住房约2189套。配套建设小学、商业店面及其他公建设施,配套齐全,生活便利。项目二期A地块正进行装修施工。
后溪花园
项目位于集美区新站片区,项目拟建12-18层住宅(宿舍)14幢,共2832套/间。项目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最高施工至18层。
滨海公寓
项目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滨海新城中部,拟建住宅5034套/间。目前,I标已封顶,II标段部分楼栋已封顶,其余楼栋主体施工最高至29层。
杏林华铃花园二期
项目位于集美区杏林街道,拟建住宅2314套。目前,杏林华铃花园二期8号楼砌体施工至30层,幼儿园砌体施工至2层。
围里公寓
位于湖里区围里社区,公寓占地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拟建公寓1288间,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安居才能乐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广覆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格局已初步形成。
16日上午,民盟厦门市委组织部分盟内成员,前往集美滨水小区、翔安洋唐居住区现场视察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并就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
保障性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我市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出台了第一部住房保障的地方性法规。集美滨水小区3#地块4号-7号楼为全国首个摘得“鲁班奖”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湖边花园A区获省政府颁发的“2010年度省重点项目优胜奖”;洋唐居住区被省住建厅列为首批“和谐人居”示范试点小区……我市按照“四高”标准规划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摘得多项荣誉,也获得国家住建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誉为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
据了解,自2006年启动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以来,市本级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包括廉租住房、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商品房、限价商品房、人才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不含安置房)22个,约5.2万套/间,其中岛内10个项目(1.78万套/间),岛外12个项目(3.42万套/间)。截至目前,已竣工保障性住房项目15个,2.57万套,其中岛内8个项目1.35万套,岛外7个项目1.22万套。从项目分布看,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重心已从岛内逐渐延伸到岛外。
“洋唐模式”成保障房建设趋势
车辆驶出翔安海底隧道,位于翔安大道东侧、占地面积约62公顷的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场景便映入眼帘。 目前,限价商品房地块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室外施工,预计年底前竣工;公租房A09、B05、A11地块正进行主体施工,将于2015年竣工;人才住房部分地块已开工进行基础建设;小学、幼儿园及社区用房等公建配套设施均已进入装修阶段……代表们在听完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后,还实地参观了项目不同户型房源的样板房,对居住区建设予以了肯定。
在项目A09地块,平地上51个水泥砌成的“圆桶”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市首次在保障房项目中设置的光导系统,待日后安装上设备,就可将太阳光传导到地下室,在白天时为地下室提供照明。据了解,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严格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运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地下光导管采光系统、综合利用地下空间、雨水收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十分注重建筑节能和低碳环保。同时,项目配备有36班小学、12班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及生鲜超市、公共食堂、商业等服务设施,周边还规划建设了厦门翔安医院、厦大附中(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国奥体育文化综合体、科技馆以及市民中心公园等公建配套,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据了解,我市将总结推广洋唐保障房综合体的做法,依据“四高”标准在岛外规划一批规模大、配套好、功能全、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生态良好的保障房综合体。
建议跨岛公交实行票价优惠
在美丽的杏林湾畔,集美滨水小区34栋高层建筑巍然矗立。代表们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并和小区内住户交谈,了解小区的基本情况。“走出小区不到2分钟就能坐上公交车,不远的BRT站没几分钟就来一趟快速公交直通岛内,交通非常方便。”陈先生是小区内保障性租赁房的住户,他已在这里居住三年了。他说,小区内有夏商超市、见福便利店,生活便利。他每天早晨起来后,走5分钟到对面的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里晨练,平时会到社区活动室里和邻居下象棋、打乒乓球,傍晚的时候还会到杏林湾畔散步,“住在这里很舒服”。
滨水小区是我市保障性住房的一个缩影,其环境的优越、交通的便利、配套的完善,比起日渐拥挤的岛内,也越来越受申请户的欢迎。而据了解,目前我市岛内开发建设已趋饱和。根据基础设施承载量测算,岛内宜居人口为150万,拟规划到2020年岛内居住人口为200万,但现已居住约260万人,岛内建设已严重超负荷。若无序增长下去,将引发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系列城市问题。
随着跨岛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今后城市高端职能如商务金融、大型公建将逐步向岛外迁移,所谓“岛内”、“岛外”的概念也将逐步消除。根据规划,未来我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将结合岛外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全部选址布局在岛外。有关专家表示,岛内须降低开发强度,逐渐收紧居住用地供给,不仅一般商品房出岛建设,保障性住房也要往岛外走。随着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建设,像滨水小区这种宜居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在岛外越来越多,人们也将不再固守本岛,可以选择居住环境更加优越的岛外。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各界代表畅所欲言,针对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和规划远景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代表们提出,为了吸引更多岛内申请户前往岛外居住,应进一步加快岛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岛外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实行公交票价优惠或交通补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