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江头停车楼七成车位空着 路面停车方便又便宜是主因
- 发布时间:01-06 09:02
江头公园停车楼里240个车位只停了不到50辆车,但它所在的江头西路路面停车位紧张。
东明路两侧停放车辆后,只剩一个车道通行。
【记者调查】
江头停车楼试营运期间停车率保持在三成以下,路面停车方便又便宜是主因
【部门回应】
将加快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并引导车主遵章停车,加大路面整治力度
【微提案】
破解停车难,期待更多举措
“这年头,买车容易停车难。”家住槟榔的市民张先生在来电中说,去年10月份,他家新买了一辆小车,但停车问题让他十分头痛,“尤其是出门办事,停个车经常要找半天车位,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停在路边,又被交警拍照吃罚单。”张先生的烦心事也让许多市民感同身受。
市民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在破解“停车难”的问题上,举措更多一点,速度再快一点。
记者获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破解“停车难”问题,花大力气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得到了市民的好评。但由于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增速快、停车位少,停车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近日,本报热线968820和微博“@厦门日报968820”公开征集两会“微建议”、“微提案”,“停车难”再次成为市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市民的呼声,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都针对破解“停车难”问题提出了专业的建议或提案。
  【微现场】
停车楼空着,路面车辆乱停
镜头 1  停车楼里空空荡荡
作为我市第一家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停车楼,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期待。不过,昨日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这座拥有240个停车位的停车楼,实际停放的车辆不超过50辆。据了解,整个试营运期间,停车楼的停车率保持在三成以下,处于较低水平,与外界预期有较大差距。
“现在最大困境是车不过来停。如果按目前的经营状况持续下去,亏损是必然的,连运营成本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收回投资。”江头智能停车楼的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孙培琼坦言。
记者了解到,试运营之初,江头停车楼单日“最高收费”可达168元/天,饱受市民质疑,被认为是“最贵停车楼”。下调后,目前江头智能停车楼的收费标准为白天晚上都是5元/小时,每天最高60元,办季卡的话600元/月。家住东方巴黎广场的王先生认为,停车楼的价格比较合理,甚至比他所在小区800元/月的停车费还要低,再加上停车楼的价格中包含了车辆停放安全的保险,他觉得挺划算。
不过,记者在路面采访时,不少市民仍然表示,希望价格再亲民一点。“外面停车尽管有被刮的风险,但便宜方便,适合临时停车。”市民陈先生表示。价格优势明显的江头西路80多个车位十分抢手,路面划线车位停满后,有的车主还把车停在人行道上。
镜头 2  挤得只剩一车道通行
随后,记者又来到停车难问题反映较为强烈的南湖公园东门附近。物业保安介绍,南湖公园附近的几个大型住宅小区,如南湖豪苑、棕蓝海、中祥大厦的停车位都远远低于住户数。一位王姓保安告诉记者,因停车位引发的车主之间、车主与保安之间的争执常有发生。
记者看到,南湖公园东门对面的东明路,左右两侧都被停放的车辆所占据,只剩一个车道通行。记者还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很多停在路面的车辆都开启了双闪。“这是为避免被其他车辆刮到。”一位车主说。
【微建议】
盘活闲置用地,规划建机械停车楼
记者了解到,早在两会之前,不少代表委员就做了大量的调研考察工作,以专业的态度形成建议或提案,旨在为破解停车难问题支招。
民建厦门市委将在今年两会上递交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机械停车楼的提案。他们提出,政府应加紧制定全市停车位分布的规划,在此范围之内,再制订机械停车楼规划,同时应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停车楼,拓宽投资渠道。“政府提供免缴城市设施配套费的优惠,停车场周边300米范围内原则上不再设置路内临时停车泊位,停车楼的广告进行竞拍,作为停车场管理的一部分收入。”提案中说。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玉生拟向人大提交《关于利用闲置地块设置临时公共停车场的议案》。张玉生代表表示,经过前期的调研,他发现岛内仍有不少储备用地长期闲置,可以利用起来,盘活停车空间,“这个做法在厦禾路海翼大厦南侧、湖滨南路原柯达公司西南角地块等都有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张玉生建议,市政府对市建设与管理局已提出的可临时设置公共停车场的思明区后江埭路原海燕信鸽协会地块、思明区前埔小学预留用地、湖里区枋湖北二路原县后省四建地块等17处地块,要组织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实施,成熟一个开辟一个。
也有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南湖公园修建地下停车库。而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去年,南湖公园的地下停车库修建问题就已纳入政府具体规划中。
  【微访谈】
近期着手建设
10多个停车楼库
厦门的“停车难”难到了什么程度?市建设与管理局城市管理协调处处长李泉水说,目前我市有30万至40万辆机动车没有自己的“窝”,处于“流浪”状态,“哪里能塞就塞在哪里”。
加快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
破解停车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作为我市破解交通“三难”的重要措施,我市近期正着手建设10多个停车楼、库项目,分别位于火车站、党校、法院检察院、新双十中学、湖东社区、南湖公园、狐尾山、福隆国际、怡祥花园、瑞景中学、思明小学、体育中心、祥店,总计可提供停车位4000多个。火车站南广场公共停车楼已于2012年9月28日率先开工。
“目前这些停车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近期就可以陆续开工建设。”市市政园林局的工作人员介绍。
李泉水也表示,今年我市还将对停车现状进一步梳理、调研,挖掘停车资源潜力,再推出一批公共停车设施项目并实施建设。同时,还将协调交警、执法部门,形成部门联动,加强停车管理,严格执法,确保停车设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保证使用率。
引导车主遵章有序停车
针对停车费用问题,市市政园林局规划建设处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建成投用的几座公共停车设施,如嘉禾园地下停车库等都是由市财政投入,从市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完全没有考虑赢利,只考虑了管理支出。但不可能所有的停车设施建设全由政府财政负担,需要多种方式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这样一来就需要考虑成本和营收的问题。政府部门将会引导企业与市场对接,更合理地测算停车费用。
采访中,业内人士指出,应采取切实措施提前规划机动车停放管理,同时转变市民的用车理念,加大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
【数字】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90万辆,60%集中在岛内,小型汽车年均增长率超过23%,百人拥车率居全国前列,超过香港。岛内路外停车位14万个,路面停车位64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