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6区竞争力报告发布 岛外潜力大与岛内差距缩小
- 发布时间:11-15 09:22
  厦门六个区竞争力如何?呈现什么样的特征?昨日,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厦门各区竞争力研究报告》,这是我市首次开展各区竞争力研究。报告称,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各区及城乡差距在缩小,岛外各区竞争力总体弱于岛内,但发展潜力较大,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有所显现。
首次为各区竞争力“打分”
全球城市竞争力、中国城市竞争力、副省级城市竞争力……此类分析报告常见报端,关于厦门六个区的竞争力评价还是首次。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徐祥清说:“报告旨在分析各区综合实力及分项竞争力的优劣,针对各区经济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全市协调发展。”
各区的竞争力如何“打分”呢,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介绍说,报告沿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一书的评价方法,采用非线性加权几何评价法来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将21个二级指标、8个一级指标纳入各区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
  部分指标岛外优于岛内
报告分析认为,厦门各区综合竞争力总体呈现“内强外弱”的格局,分区域看,思明区和湖里区综合竞争力分列全市第一、第二,在8大指标中,思明区在总量规模、经济效率、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4个指标中排名第一,湖里区发展潜力、发展成本等2个指标排在第一。报告称,在总量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等方面,岛外四区与岛内相比仍存在差距,岛内核心区的极化效应较为显著。
不过,从质量效益和发展空间等指标来看,岛外指标优于岛内。如经济增长指标,翔安排在第一位;收入水平指标,海沧排在第一位;发展潜力指标,集美排在第二位;公共服务方面,海沧区排在第二位。报告认为:“岛外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可待挖掘。”
徐祥清说:“当前,厦门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高新技术决定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必须按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推动城市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岛内外“1+1>2”的效益”。
岛内外差距在缩小
厦门六个区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不过,差距在缩小。报告指出,岛内两区占全市GDP总量54.6%,规模总量明显占优,但与历史数据相比发现,非均衡性差异逐渐减小。报告对比5年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思明区与同安区经济规模从2007年差异4.7倍降到了2011年的4.1倍,“各区间经济规模差异的收敛趋势,表示各区间经济更趋向于稳步协调发展”。此外,2007年至2011年来,各区的增速差距从7.9倍降至1.7倍,各区经济增速趋同性也在增强。